史学与传统文化2.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史学与传统文化2

史学与传统文化2 一  生发于民族灵魂的深处: 中国史学的深层意识 中国史学,起源很早,源远流长。千百年来,史家辈出, 著作如林,体例百变,蔚成“显学”。诚如清末民初的梁启超 所说:“试一翻四库之书,其汗牛充栋,浩如烟海者,非史学 之书居十六七乎!上自太史公( 司马迁)、班孟坚( 固),下至 毕秋帆( 沅)、赵北(翼),以史名家者,不下数百。兹学之 发达,二千年于兹矣!” 面对中国史学的发达,即使像黑格尔 这样具有严重的西方中心论倾向的学者,也不得不交口称赞, 艳羡不已。在《历史哲学》一书中,黑格尔不无感叹地说: “中国‘历史作家’的层出不穷、继续不断,实在是任何民族 所比不上的。” 一部“二十四史”不仅是中国古代的一大“绝 学”,而且以其“数量之多、时间跨度之长以及记载的延续不 。断”,直到今天依然被西方学者叹为世界文化史上的一大奇观 在中国古代儒术独尊、经学盛行的学术氛围下,史学为什么能 够与经学共执牛耳,成为传统学术文化领域的“显学”?在社 会动荡、百家学绝的所谓乱世,史学这朵智慧之花,为什么能 够盛开不衰,一枝独秀?是什么力量导致了“国可亡,史不可 梁启超:《新史学》,《饮冰室合集》,文集第四册。 黑格尔:《历史哲学》,三联书店年版,第页。 第 5 页 亡”的这种史学独尊倾向?要解答中国传统史学发展过程中的 这些谜底,就不得不深入到中国人根深蒂固的历史意识以及由 此而引发的中国史学的深层意识之中。 祖先崇拜与历史意识 史学作为一种文化现象,既受到一定社会中经济与政治的 制约,又受制于文化本身的诸多因素。中国传统史学在长达数 千年的发展过程中,之所以长盛不衰,甚至一枝独秀,除了中 国传统社会中政治和经济的诸多条件之外,传统文化中由祖先 崇拜而发展起来的深层而又执著的历史意识,正是其赖以根植 的文化心理土壤。 众所周知,华夏汉民族在走向文明社会的历程中,经 历了一条独特的路径:它没有象古希腊、罗马那样依靠新兴的 商业奴隶主阶级力量,来破除原始的氏族血缘组织;相反,它 却完整地保留了氏族公社的组织形式和血缘关系,大大小小的 氏族血缘集团,构成了一个金字塔式的基本社会,从而形成了 与古希腊、罗马“古典社会”迥然不同的“亚细亚社会”。在 这以后,中国社会虽然经历了各种政治和经济制度的变化以及 周边少数民族的内迁与融合,但是,以宗法血缘为纽带的社会 生活和社会组织,却很少有所变动。故而,古老的氏族传统的 遗风余俗、观念习惯,长期地被保存、承传和积累下来,成为 一种极为强固的文化结构和心理力量,并由此而形成牢固的血 缘意识和强烈的祖先崇拜心理。加之,在“大河文明”的浇灌 下,中国很早便进入了发达的农业社会。它不同于游牧文明, 第 6 页 更不同于古希腊、罗马的航海文明或商业文明。生活在农耕文 明背景之下的中国人,不需要社会中个体的创造性生存斗争或 悲剧式的人生冒险,他们只需要社会整体对先民生产和生活经 验的记忆、总结、保存和延续。农耕文明背景下对先民生产和 生活经验的依赖,又进一步强化了中国人与生俱来的祖先崇拜 意识。 因此,如果说古希腊人的英雄崇拜和悲剧意识,是西方智 慧的源头所在;那么,中国人的血缘意识和祖先崇拜,则正是 中华智慧的活水源头。在英雄崇拜和悲剧意识的基础上,西方 在进入文明社会的初始阶段便形成了“英雄史诗”和悲剧;而 中国在血缘意识和祖先崇拜的基础之上,则发展成为后来的宗 庙祭祀和巫术文化,并由此而演化成中国式的史学。这是古代 中西方精神文化在发展始点和路径上的重大差异现象。正是出 于记忆和保存先民生产与生活经验的需要,中国上古时期就有 着口耳相传的传统( ,即后世所谓的神话传说。 从其保留下来的有关内容来看,几乎全部是关于先民在生产和 生活方面的建树,如神农氏发明耒耜,教民耕稼,如伏羲氏发 明网罟,教民渔猎,如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等等。 这些直到今天人们依然耳熟能详的传说,全部都与先民的日常 生产或生活有关。与古希腊《伊利亚特》和《奥德赛》所记的 英雄故事相比,中国上古的神话传说,内容是完全不同的。尽 管在中国古人的心目中,也有把神农、伏羲和大禹等当作英雄 来看待的成分,但是,最主要的还是把他们当作华夏民族的始 祖来尊崇的。这种对祖先的执著眷恋、代代传诵的传统,正是 第 7 页 中国史学的渊源所在。 也正是出于这种祖先崇拜的民族心理,追忆祖先的生平事 迹,颂扬先人的丰功伟绩,保存和总结他们生产与生活经验, 不仅是社会群体的共同职责,而且在文字发明之后,还成为一 种特殊的职业。先秦时期的“瞽史”,正由此应运而生。这类 被称作“瞽史”的人们,摇着木铎,往返乡里,采集民间的传 说、轶事和风土民俗。尽管他们的工作可能具有多种职能,但 收集有关先民的传说、故事,当是他们的一项重要任务。流传 后世的《诗经》三百篇,

文档评论(0)

htfyzc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