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药灌肠及外敷治疗慢性盆腔炎48例
精品论文 参考文献
中药灌肠及外敷治疗慢性盆腔炎48例
何金秀 (南宁市隆安县中医医院 广西南宁 532700)
【关键词】慢性盆腔炎 中药 外敷 灌肠
【中图分类号】R24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2)22-0321-01
慢性盆腔炎是妇科的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大多继发于急性盆腔炎,因未能彻底治疗或治疗不恰当,病情迁延而致,是女性内生殖器及其周围结缔组织、盆腔腹膜的慢性炎症。其主要临床表现为月经紊乱、白带增多、腰腹疼痛及不孕等,如已形成慢性附件炎,则可触及包块。慢性盆腔炎不易根治,常因劳累、虚弱、外感风寒等而反复发作[1],严重影响妇女日常工作、生活及生殖质量,应用抗生素治疗效果不佳,病情多迁延顽固而难愈。近年来,笔者用中医辨证分型、灌肠、外敷治疗慢性盆腔炎48例,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2010年5月至2012年6月在我院妇科门诊就诊的慢性盆腔炎患者48例,年龄20—51岁,平均34.71岁,已婚45例,未婚3例,病程6个月~9年,平均3.55年。诊断标准按照《妇产科学》[2]通过病史、症状、体征、妇科检查,以及实验室和B超检查确诊。其中附件炎21例,子宫内膜炎或宫体炎12例,盆腔结缔组织炎及盆腔腹膜炎8例,炎性包块或输卵管积水7例(包块直径18~39mm)。有宫腔操作史(人工流产,宫内节育环)37例.经期不洁性生活7例。中医辩证均属湿热瘀结证或气滞血瘀证者。
1.2 治疗方法
1.2.1 中药保留灌肠。
采用全国名老中医陈慧侬教授慢性盆腔炎灌肠经验方,药物组成:红藤30g 败酱草30g 十大功劳30g 忍冬藤30g 丹参20g 赤芍15g 元胡15g 皂角刺15g 三棱15g 莪术15g 两面针10g 黄柏10g 上药煎煮取200 ml,分2袋密封,每日100 ml,用去掉针头的输液器连接中药袋及导尿管,并在导尿管前端涂润滑剂(液体石腊),灌肠前嘱患者排空大小便.灌肠时令患者取左侧卧位,垫高臂部约10 cm,将导尿管前端慢慢插人肛门约14~20 cm进行药液灌注,滴速为每分钟30-40滴,灌注完毕后取出导尿管,卧床20分钟,嘱患者尽量使药液在直肠内存留1小时以上,每天1次,10天为1疗程,每个月治疗1个疗程,连续治疗3个疗程,月经期停用。
1.2.2 中药外敷。采用广东省名老中医经验方双柏散,药物组成:侧柏叶60g、大黄60g,黄柏30g、泽兰30g、薄荷30g。将上药打成粉,加适量温开水、蜂蜜调成糊状,保持40℃左右,患者取平卧位,暴露下腹部,用压舌板将双柏散糊平摊于一次性薄膜上,敷药要厚度均匀约2~3cm,外敷下腹部,并用胶布固定,4-6小时取下,每天1次,与灌肠治疗同步进行,10天为1疗程,每个月治疗1个疗程,连续治疗3个疗程,月经期停用。
1.3 疗效标准:参照《中药新药治疗女性生殖系统炎症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①痊愈:症状、体征消失,妇科检查恢复正常;②显效:症状消失,体征及妇科检查有明显改善;③有效:症状、体征及妇科检查均有所减轻;④无效:治疗后症状、体征等无改善。
2.结果
痊愈13例,显效18例,有效11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为87.5%。用药期间未见明显不良反应。
3.体会
慢性盆腔炎病情顽固,盆腔脏器位于腹腔最低处且与外界相通,病灶不易消退与吸收,使病程迁延,可引起不孕或异位妊娠,给女性带来颇多困扰。西医常采用抗炎及理疗处理,疗效不理想,而中医采用中药灌肠、外敷治疗,能使药物直接或间接作用于病变部位,疏通胞宫经络气血,促进局部炎症的吸收,且有显著的优势。
在中医古籍中没有慢性盆腔炎专门的论述,根据其临床特点,可散见于“热入血室”、“妇人腹痛”、“癥瘕”、“带下病”等病证中。其机理是风寒湿热之邪或虫毒乘虚内侵,与冲任气血相搏结,瘀阻胞宫,反复进退,耗伤气血,虚实错杂,缠绵难愈。笔者运用中医辩证,使用清热解毒、活血祛瘀、消结散肿之中药灌肠及外敷,操作简便,疗效确切,无毒副作用,具有经济、安全、可靠的优点。灌肠方中红藤、败酱草既能清热解毒,又能活血散瘀止痛;黄柏、皂角刺、忍冬藤、十大功劳清热解毒、消肿排脓;三棱、莪术活血化瘀,软坚散结;丹参、赤芍养血活血、化瘀消癥,主要成份丹参酮能调节全血及血浆黏稠度,扩张周围血管增加组织供养,改善微循环[3];元胡、两面针行气通络、活血止痛。双柏散中大黄外敷有活血止血、祛瘀消肿;侧柏叶凉血、止血,散肿毒;薄荷疏风散热、解毒;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