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镜超声在消化系疾病诊断中的应用进展.pdf

内镜超声在消化系疾病诊断中的应用进展.pdf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内镜超声在消化系疾病诊断中的应用进展

Chin ·254 J 内镜超声在消化系疾病诊断中的应用进展 金震东 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消化内科(200433) ul— 2.超声探头进展的主要表现:①细径化:普通内镜超声 自上世纪80年代中期内镜超声检查术(endoscopic 探头外径仅10mm,导管式探头外径仅2mm;前者可通过 trasonography,EUS)应用于临床以来,国内外大多数地区已 将其列为临床常规检查手段,尤其是许多消化系疾病的诊 狭窄的消化道,而后者可通过大部分普通内镜的活检钳道; MHz,导管式 断和治疗越来越依赖于内镜超声。因此,内镜超声已成为大 ②高频化:普通内镜超声探头频率基本在5—12 型综合性医院或消化病专科医院的必备设备。本文就其在 内镜超声探头频率基本在12。30MHz,高频探头更能清楚显 消化系疾病诊断应用中的有关情况作一简述。 示消化道管壁的细微结构;③变频技术:新型内镜超声探头 已能进行5、7.5、12和20MHz的频率转换,实现了一次插镜、 仪器进展 多种频率显示的要求,提高了图像质量和诊断水平。 三、附加技术 内镜超声的基本定义是指将微型高频超声探头安置在 内镜超声附加技术的开发极大地扩展了其应用范围,已 内镜顶端,内镜插人体腔(如消化道、腹腔、膀胱、阴道和子 应用于临床的附加技术主要有以下几种。 宫)后,可通过内镜直接观察腔内的形态变化,也可进行实 1.三维成像:目前应用于临床的三维探头有三维内镜超 时超声扫描,以获得管道层次的组织学特征以及周围邻近 声和三维管内镜超声两种。前者对消化道和胆胰管进行二维 脏器的超声图像.从而提高了内镜和超声的双重诊断水平。 显示后再进行三维图像重建,目前应用较少;而后者则采用 近年来,随着医疗仪器的不断开发,内镜超声的范畴已涵盖 经消化道和胆胰管扫描显示消化道、胆胰管及其周围组织 了各种普通内镜超声、微型超声探头、多普勒内镜超声 病灶,然后对获得的多幅(40幅以上)图像进行三维重建,以 获得相应的三维图像和容积。该系统探头的最优化组成方 (CDEUS)、彩色多普勒内镜超声(ECDUS)、三维内镜超声、 三维管内超声和内镜超声引导下细针抽吸(FNA)等。 式有:①电子相控阵探头;②扇型扫描和线阵相结合的扫描 一、超声主机 方式;③机械扇型扫描探头。目前能显示的最小切面间隔为 0.25 1.分类:不论内镜超声如何发展,其基本分类仍按以下 mm。最大取样长度为40mm,成像方式为主切面双平 方法进行:①按应用范围可分为超声胃镜、超声肠镜、超声 面重建(DPR),也称同步双切面重建。 腹腔镜等;②按扫描方式可分为线阵式内镜超声和扇型扫描 2.回放功能:该功能可一次冻结自动连续存储160幅 内镜超声;③按探头运动方式可分为电子触发式和机械旋转 静态画面,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xjj2017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