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辨证治疗慢性结肠炎89例.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医辨证治疗慢性结肠炎89例

精品论文 参考文献 中医辨证治疗慢性结肠炎89例 张泽仁 (四川省隆昌县中医医院 四川隆昌 642150)   【摘要】目的 观察中药治疗慢性结肠炎的疗效。方法 选择结肠炎患者89例,均以辨证治疗。结果 总有效率达97.75%。结论 中医辨证治疗慢性结肠炎有确切的疗效。   【关键词】慢性结肠炎 参苓白术散 四神丸   【中图分类号】R2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3)33-0355-01   慢性结肠炎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疾病,以腹痛、腹泻及黏液脓血便、反复发作为主症,属祖国医学“肠风”、“痢疾”、“泄泻”等范畴。笔者运用中医辨证治疗慢性结肠炎89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1 病例选择   有持续性或反复发作性腹痛、腹泻、带黏液或血便,或泄泻、便秘交替者。89例均有5个月以上腹痛、腹泻史,最长十五年。年龄最小26岁,最大70岁。明显腹泻72例,腹泻、便秘交替者17例。全部病人治疗前后均做结肠镜检查,治疗前大便常规检查未找到致病菌。均具有神疲、纳呆、腹胀、便溏、舌淡、苔白、脉细弱缓等脾虚症状。   2 辨证施治   2.1脾胃虚弱型 主症:大便时溏时泄,水谷石化,稍进油腻之物,则大便次数增多,饮食减少,脘腹胀闷不舒,面色萎黄,肢倦乏力。舌淡苔白,脉细弱。治则:健脾益胃。方药:参苓白术散加减。人参10g,茯苓15g,桔梗12g,山药15g,甘草10g,白扁豆15g,莲子肉12g,砂仁5g,薏苡仁30g,如腹中冷痛,手足不温加吴萸10g,肉桂10g,水煎服,日服一剂,一日服三次,30剂为一疗程。   2.2肾阳虚衰型 主症:泄泻多在黎明之前,腹部作痛,肠鸣即泻、泻后则安,形寒肢冷,腰膝酸软,舌淡苔白,脉况细。治则:温胃健脾,固涩止泻。 方药:四神丸加味。补骨脂15g,肉豆蔻12g,吴茱萸10g,五味子10g,生姜6g,大枣10g,酌加附子10g,炮姜10g,以增强其温肾暖脾之力。水煎服,一日一剂,一日服三次,30剂为一疗程。   3 结果   3.1疗效标准 近期痊愈:症状、体征消失(大便日1次),肠镜检查正常。显效:症状基本消失(大便次数日1-2次),肠镜检查明显好转。好转:症状明显减轻,肠镜检查炎症有所减轻。无效:症状及肠镜无变化。   3.2治疗结果 89例中,治愈67例,显效10例,好转10例,无效2例。   4 病案举例   病例1:张某,男,39岁。7年前出现下腹痛、腹泻,呈黏液便,水谷不化,进油腻之物后,则大便一日3-4次,饮食减少,脘腹胀闷不舒,面色萎黄,肢倦乏力。舌淡苔白,脉细弱。曾服蒙脱石、黄连素等治疗无效。结肠镜检查:进入20-25cm,见周围黏膜充血、水肿,多量黏液,黏膜涂片未发现阿米巴,大便培养无致病菌生长。证属脾胃虚弱型。方药;人参10g,茯苓15g,桔梗12g,山药15g,甘草10g,白篇豆15g,莲子肉12g,砂仁5g,薏苡仁30g,水煎服一日一剂,一日服三次,服药30剂,症状消失。乙状结肠镜检查:未见出血点击黏膜改变。随访一年无复发。   病例2:孙某,女,65岁。反复腹泻,多在黎明前。腹部作痛,腹鸣即泻,泻后则安,形寒肢冷,腰膝酸软,舌淡苔白,脉沉细。乙状结肠镜检查:镜入10-15cm,黏膜充血、水肿,大便培养无细菌生长。证属肾阳虚衰型。方药:四神丸加味。补骨脂15g,肉豆蔻12g,吴茱萸10g,五味子10g,生姜6g,大枣10g,酌加附子10g,炮姜10g。水煎服,一日一剂,一日服三次,服药30剂,症状:体征消失。乙状结肠镜检查于10cm处黏膜呈轻度充血,余正常。随访一年无复发。   5 体会   祖国医学认为,脾主运化,胃主受纳,若因长期饮食失调,劳倦内伤,久病缠绵,均可导致脾胃虚弱,不能受纳水谷和运化精微。水谷停滞,清浊不分,混杂而下,遂成泄泻。久病之后,损伤肾阳,或年老体衰,阳气不足,脾失温煦;运化失常,而致泄泻。《景岳全书?泄泻》篇指出:“肾为胃关,开窍于二阴,所以二便之开闭,皆肾脏之所主,会肾中阳气不足,则名门大衰……阴气盛及之时,即令人洞泄不止也。”   脾胃虚弱之泄泻,以大便时溏时泄,水谷不化。稍进油腻之物,则大便次数增多,面黄肢倦为特点,故以健脾益胃之参苓白术散加减治疗,取得满意疗效。肾阳虚衰之泄泻,多在黎明之前,以腹痛肠鸣即泻,泻后则安,形寒肢冷,腰膝酸软为特点,运用温肾健脾,固涩止泻之四神丸加味治疗,收到满意疗效。   参考文献   [1]张伯臾,等.中医内科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151~154.      

文档评论(0)

xyz11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