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医辨证治疗湿疹58例疗效观察
精品论文 参考文献
中医辨证治疗湿疹58例疗效观察
程兰
(江苏省盐城市盐都区潘黄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224055)
【摘要】目的 探讨中医辨证治疗湿疹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随即选取我院2011年1月-2011年12月门诊收治的58例湿疹患者病例资料,进行中医辨证分型治疗。结果 58例湿疹患者治愈53例,有效4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达到91.4%。结论 中医辨证治疗湿疹见效快,副作用小,能从根本上改善患者体质,值得推广。
【关键词】中医辩证 湿疹 疗效观察
【中图分类号】R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4)20-0372-02
湿疹是由多种内外因素引起的瘙痒剧烈的一种皮肤炎症反应。其发病多为多种内外因素引起急性或慢性过敏性皮肤炎性反应。湿疹其特点表现为多形性、倾湿润、对称分布,以水疱、红斑、丘疹、渗出、瘙痒、糜烂及反复发作为主要特点,对人体皮肤损害严重。有些病人直接表现为慢性湿疹。皮损具有多形性、对称性、瘙痒和易反复发作等特点。中医认为病初脾胃失健,湿邪内生,郁久化热,湿热内蕴,外越肌肤则疹色鲜红,浸淫流液,病久反复发作,阴血被耗。气血失和,化燥生风,肌肤失养,粗糙肥厚,缠绵难愈。总之,该病属湿热,血热,湿阻,血燥所引起。为此,本为根据常见湿疹表现进行中医辨证治疗,对2011年1月~2011年12月就诊的58例湿疹患者资料进行分析研究,现报告如下。
1 资料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门诊2011年1月~2011年12月就诊的58例湿疹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36例,女22例;年龄20~72岁,病程4个月~10年。58例湿疹患者中,血热型28例,血燥型16例,湿阻型14例。
1.2 疗效标准:参照《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治愈:皮疹消退,停药3个月后无复发迹象;有效:皮疹瘙痒明显减轻,停药3个月后无新皮疹出现;无效:瘙痒轻微减轻,皮疹少量减少。
1.3中医辨证分型
1.3.1血热型28例
此型相当于急性湿疹,中医辨析:①辨证:红斑,丘疹,血痂,口干,舌红为辨证要点。②病机:心火炽热夹湿蕴肌肤则见红斑、丘疹、血痂;热灼津液则口干,舌红。脉细数为血热之象。主治以清热利湿,凉血解毒。
1.3.2血燥型16例
此型相当于慢性湿疹,中医辨析:①辨证:皮损肥厚,角化破裂,经久不愈为辨证要点。②病机:久病耗伤阴血,血虚生风化燥致肌肤肥厚,角化破裂。脉缓或沉细为阴虚血燥之症。主治以养血疏风,除湿润燥。
1.3.3湿阻型14例
此型多为亚急性湿疹, 中医辨析:①辨证:皮损色暗,水疱少,但液水浸淫,苔白腻,脉濡滑为辨证要点。②病机:脾失健运,湿邪内生,蕴积肌肤致水疱液水浸淫。苔白腻;脉濡滑为湿困中焦之症。主治以健脾除湿,养血润肤。
2 治疗方法
58例患者多以发热、皮肤灼热、红斑、丘疹,以红斑丘疹为主。舌苔黄,舌尖红,脉数沉缓或滑数。配以:赤芍10克,防风10克,生甘草10克,知母10克,丹皮10克,泽泻10克,黄芩各10 g,茵陈15 g,生石膏20g,生地30 g,随症加减。每天1付水煎服。
3 结果
治疗结束后,58例湿疹患者治愈53例,有效4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1.4%。治疗前后检测患者大小便常规、血液、及肝肾功能无明显变化,无严重不良反应。
4 讨论
湿疹在中医中相当于“湿疮”,“湿疡”,也属于“侵淫疮”、“血风疮”、“粟疮”等病的范畴。??据其发病部位不一而名称各异。本病发病可大体分三个原因:(1)禀赋不耐,风、湿、热客于肌肤所致;(2)因为饮食不节,过食辛辣、鱼腥动风之品, 或嗜酒伤及脾胃,脾失健运,湿热内生,复感风湿热邪,内外合邪,两相搏结,淫侵肌肤而发;(3)素体虚弱,脾为湿困,肌肤失养,或湿热蕴久,耗伤阴血,血虚风燥,肌肤失养所致。
本文根据患者表现分为三型:(1)血热型(相当于急性湿疹)(2)血燥型(相当于慢性湿疹)③湿阻型(相当于亚急性湿疹)。分别配合健脾除湿,养血润肤,养血疏风,除湿润燥,清热利湿,凉血解毒的原则。我们根据中医基础理论结合现代医学,认为方中生地养阴清热凉血,赤芍凉血活血,丹皮凉血肖斑,三药配合清热利湿,兼以凉血而不伤阴;白鲜皮味苦性燥,是除湿止痒的要药;配地肤子、苦参治全身瘙痒等。本文中医辨证治疗湿疹58例临床效果明显,可以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赵 辨.临床皮肤病学[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604.
[2]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S].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146.
[3] 卢俊红.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