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08全国博:t:生学术论坛(国际法)论文集
网络利益主体之间平衡实现的“幻景刀
——以口因特网条约刀在美国、欧盟的实施为中心
口刘铁光+
内容摘要网络技术的发展时著作权法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冲击,使著作权法原有的平衡被打
破。作品的数字化与网络传播使著作权失去传统载体所给予市场领先时间的天性保护,网络传播
行为的界定则在著作积久私人利益与公众利益之间徘徊,而“缓存”更是让著作权人利益与网络
技术的发展产生了新的冲突,所有这些使著作权法在诸多利益主体之间摇摆不定。而网络技术的
真正无国界使单个国家的著作权法无法协调这些无国界的冲突,从而有了WIPO的“因特网条
约”.“因特网条约”希望通过网络技术环境中著作权法相应制度的重新安排,以使网络利益主体
之间的平衡得以实现。但就其对网络技术反应的相关制度来看,无论是对发行的明确界定、将传
播权扩大到网络传播、对“缓存”的模糊,还是对技术保护措施的规定,都只是给网络利益主体
之间平衡一个“条约”幻景。从而网络利益主体之间平衡的希望就寄托于在对“因特网条约”实
施的国内法,作为“因特网条约”主要发起者的美国和欧盟成为分析的首选对象。对DMCA与
权人的利益,尤其是技术保护措施的规定可能使代表公众利益的合理使用制度形同虚设,而网络
技术发展也在著作权制度种种限制中如履薄冰。从而使网络利益主体之间平衡的实现无论在国际
还国内都成为一种美好的“幻景”.
“技术的进步使知识产权法不断的发生震动…一,版权的初始就是对印刷技术的滞后反
应:”o“著作权法是被技术变革推着走的。”@造纸和印刷技术使著作权的产生成为可能与必要,
传播技术的发展催生并发展了邻接权,可以说著作权法的产生、发展与技术的进步如影随形。网
络技术的出现让欧美版权产业的强势国家惊呼“狼来了”,并希望通过著作权法的革新来平衡著
作权人私人利益、公共利益与网络技术发展之间的平衡。而在真正无国界的网络技术面前,任何
一国的单独行动都显得苍白无力。从而就有了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的“因特网条约”,以
希望通过国际著作权法的协调来实现网络利益主体之间的平衡。本文以“因特网条约”中网络技
术应对性规定在美国与欧盟的实施为中心进行分析,以论证网络利益主体之间的平衡是得以实
现,还是“因特网条约”的实施仅仅给网络利益主体之间的平衡一个“幻景”。
一、网络技术:网络利益主体之间冲突的根源
在所有知识产权中,著作权所受网络技术发展的影响最大,有学者甚至认为:“在信息的个
+刘铁光,厦门大学法学院博士生。
MarksandAllied
。w.Cornish,IntellectualProperty:Patents,Copyright,Trade
edition(1999),P32,33.
Internet intheUnited
American oftheWlPO Treaties
圆Heather血Sapp.NorthAnti-Circumvention:Implementation
and
States,MexicoCanada.”10
Comp.L.Rev.&Tech.J.1.疆all,2005)p1.
589
国际私法专题三:国际私法的新发展
人利用产生爆炸性增长的21世纪,权利人不得不接受这样的现实,即不受其控制的利用在不断
增长。以这种不受控制的利用为前提,著作权法必须重新构筑。”①但也有学者从著作权制度的基
本原则出发,认为网络技术并没有触及现行著作权制度的基础,从这种意义上讲,著作权制度在
当今社会仍然有着强劲的生命力。@应该说,网络技术虽然对著作权产生了一定冲击,但没有根
本颠覆传统著作权存在的根基,但网络技术使著作权人的私人利益、公众利益与网络技术的发展
无疑产生了冲突。
(一)作品的数字化与网络传播剥夺了著作权的天性保护
世界所有国家的著作权法都要求作品通过某种方式固定在某种载体上,这与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管道防腐补口、保温施工记录.docx VIP
- 普外科疾病健康宣教知识讲座.pptx VIP
- 日本留考(EJU)日本语真题令和2年第2回日本语.pdf VIP
- 2024年仓库安全保卫管理制度(3篇) .pdf VIP
- VW-50097-孔隙率标准.pdf VIP
- 传递现象-Transport-phenomenon-Lesson-3---Calculus-for-Vectors-and-Tensors-in-Cartesian-Coordinates.ppt VIP
- 教师心理健康讲座-做一个幸福的教师--课件.ppt VIP
- 动火作业施工方案.docx VIP
- 工作计划表(工作进度表).xlsx VIP
- 网格员工作手册.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