菌种的优良选育概要1.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菌种的优良选育概要1

菌种的优良选育 第一节 自然选育 不经人工处理,利用微生物的自然突变进行菌种选育的过程。 多因素低剂量的诱变效应 互变异构效应 几率:10-8~10-9 自然突变会产生两种结果: 回复突变:高产菌株在传代的过程中,由于自然突变导致高产性状的丢失,生产性能下降,这种情况我们称为回复突变。 自然选育的方法:单菌落分离法 主要环节 以合适的诱变剂处理 用合适的方法淘汰负效应变异株 一、诱变育种的原理 能诱发基因突变,并使突变率提高到超过自然突变水平的物理、化学因子、生物物质统称为诱变剂。 化学因子如碱基类似物、5—氟尿嘧啶、烷化剂、氮芥、亚硝酸等。 化学诱变剂中使用最多、最有效的是烷化剂,如亚硝基胍(NTG),可诱变得12%~80%的营养缺陷型株,有超诱变剂之称。 使用化学诱变剂的优缺点: 优点: 1、大多数情况下,就突变数量而言,要比电离辐射更有效。 2、化学诱变剂是很经济的,因为只需要少量的合适的诱变剂,设备是实验室的一般玻璃器皿,一个蒸气罩。而用电离辐射进行工作时,设备费用大,并要注意安全性。 缺点: 大部分诱变剂是致癌剂,所以在使用中必须非常谨慎,要避免化学诱变剂与皮肤接触,,且切勿吸入其蒸气,有人对某些诱变剂极其敏感,甚至未直接接触就会过敏,这就更要当心。 二、诱变育种的基本方法 (一)出发菌株的选择与纯化 工业上用来进行诱变处理的菌株,称为出发菌株。 1、出发菌株的选择 ①以单倍体纯种为出发菌株; ②采用具有优良性状的菌株;如有一定目标产物的生产能力、生长繁殖快、营养要求低等 ③选择对诱变剂敏感的菌株;变异幅度大。 ④许多高产突变往往要经过逐步累积的过程,才变得明显,所以有必要多挑选一些已经过诱变的菌株为出发菌株,进行多步育种,确保高产菌株的获得。 2、出发菌株的纯化 原因: 因为微生物容易发生变异和染菌,同时一般丝状菌的野生菌株多为异核体。生产菌在不断移代过程中,菌丝间接触、吻合后,易产生异核体、部分结合子、杂合二倍体及自然突变株等。这些都会造成细胞内遗传物质的异质化,使遗传性状不稳定。 方法:划线分离和稀释分离法,并结合显微镜操纵器分离单孢子。 (2)菌悬液制备方法 细菌:在诱变处理前进行摇瓶振荡培养,利用温度和碳源控制其同步生长,离心洗涤,用冷生理盐水或缓冲液制备菌悬液,放在有玻璃珠的三角瓶内振荡10min,用无菌脱脂棉或滤纸过滤,通过菌体计数,调整菌悬液的浓度。 孢子:在试验中尽量采用成熟的孢子,并置于液体培养基中振荡培养到孢子刚萌发,即芽长相当孢子直径0.5-1倍。离心洗涤,加入生理盐水或缓冲液,振荡打碎孢子团块,以脱脂棉过滤,计数,调整菌体浓度供诱变处理。 对不产孢的真菌,可直接采用年幼的菌丝体进行诱变处理。 例如:过去在用紫外线作诱变剂时,常采用杀菌率为90—99.9%的剂量,而近年来则倾向于采用杀菌率为70%~75%,甚至更低(30%~70%)的剂量,特别是对于经多次诱变后的高产菌株更是如此。 化学诱变剂主要是调节浓度、处理时间和处理条件(温度、pH等)。 物理诱变剂主要控制照射距离、时间和照射过程中的条件(氧、水等),以达到最佳的诱变效果。 3、诱变方法 (1)紫外线照射 将10mL菌悬液放在直径为9cm的培养皿中,液层厚度约为2mm,启动磁力搅拌器,使用15w功率紫外灯管,照射距离为30cm左右,照射时间以几秒至数十分钟为宜,具芽孢的菌株需处理10 min左右。 实验时,为了避免光复活现象,处理过程应在暗室的红光下操作,处理完毕后,将盛菌悬液的器皿用黑布包起来培养,然后再进行分离筛选。 (2)CO60 照射 CO60属γ射线,是一种高能电磁波,其诱发的突变率和射线剂量直接有关,而与时间长短无关。一般照射时多采用菌悬液,也可用长了菌落的平皿直接照射。照射剂量在4~10万伦琴,或者采用能使微生物产生90%~99%死亡率的剂量。 (3)等离子输入 较新的诱变方法,变异幅度大,有较高的突变率,较广的突变谱;再者突变体的遗传性能比较稳定,回复突变率低。 (四)中间培养 由于在发生了突变尚未表现出来之前,有一个表现延迟的过程,即细胞内原有酶量的稀释过程(生理延迟),需3代以上的繁殖才能将突变性状表现出来。这个过程对今后的筛选和获得稳定菌株都是极为重要的。 条件抗性突变株的筛选 又称条件致死突变。如温度敏感突变株。 切断和改变平行代谢途径: 由图1

文档评论(0)

a888118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