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民俗学课件
整地农具:丁齿耙 压头 浇灌农具:脚踏水车 浇灌农具: 粪勺 粪桶 浇水桶 壶 脱粒工具: 连枷 脱粒桶 脱粒工具:扇车(俗称风车) 七、农业娱乐风俗 踩高跷源於古代先民为采集果实, 便於高处活动的生活经验, 后来逐渐发展为一种舞蹈, (为古代百戏之一, 据传为春秋战国时代宋人兰子所创) 。於公元前五百多年便普及民间,之后进而成为一种群众性的技艺表演 扭秧歌 清代屈大均《广东新语》记述说:每年春耕时,农家的妇女儿童数以十计,一起到田里插秧,一人敲起了大鼓,鼓声一响,“群歌竞作,弥日不绝”,称之为“秧歌”。它最早是以唱歌的形式出现,后来发展成舞蹈和戏剧表演的形式. 跑旱船 相传歌颂禹王治水的。当时洪水横流国中,尧命禹一面治水,一面大力制造船筏,拯救灾民。洪水退后,船筏便搁在陆地上。农民每于耕作之暇,在空场上推船玩耍,叫做“跑旱船”。不料这个游戏被尧的儿子丹朱看到,便傲慢地坐在船上,经常逼着老百姓推“旱船”供他取乐。为了统一步伐,只得喊出号子。后世在玩这项活动时,嫌木船太笨重,就改用布帛或彩纸糊船,并吸收现实生活中采莲的动作,因而取得为“采莲船” 秋千 秋千的起源,可追溯到几十万年前的上古时代。那时,我们的祖先为了谋生,不得不上树采摘野果或猎取野兽。在攀缘和奔跑中,他们往往抓住粗壮的野藤,依靠身体的摇荡摆动,上树或跨越沟涧,这是秋千最原始的雏形。至于后来绳索悬挂于木架,下拴踏板的秋千,春秋时期在我国北方就有了。《艺文类聚》中就有“北方山戎,寒食日用秋千为戏”的记载 第三节 狩猎、牧业和渔业民俗 一、狩猎、游牧习俗 狩猎业是一项古老的谋生职业,中国许多民族都具有悠久的狩猎史 。 游牧业是北方游牧民族生存方式,迄今依然保存着许多古代风俗。 狩猎、游牧业生产的时序、节令习俗 狩猎的时序 4-7月是野兽鸟类的繁殖期,存活率高,一般不打猎;11、12、1、2月是最佳时期,动物膘肥、毒虫冬眠 狩猎生产方式 有很多共同点,包括围猎、架鹰、放犬、射杀,还有下套子、设陷阱、放地箭 等 工具主要是弓箭、猎枪、猎刀、夹子、绳索 游牧生产的时序 逐水草而迁徙 四季游牧营地的选择:各个季节的气候和牲畜的膘情不同,选择春、夏、秋、冬营地的条件也各不相同。春季对牲畜是最为严酷的季节,经过了寒冷、枯草、多雪的冬季,牲畜膘情大为下降,抵抗能力减弱。因此,春营地要选择可以避免风雪灾害的草场,以利达到保膘保畜的目的。夏天为了增加牲畜的肉膘,要选择山阴、山丘、山间平川的细嫩草场,同时要注意有山顶、山丘可乘凉。秋季是为了增加牲畜的油膘,要选择草质好、凉爽的草场,以增强牲畜的耐寒能力。冬营地主要是为了保护牲畜安全度过严寒而漫长的冬季,要选择山阳地带,要特别注意牲畜的卧地。俗话说“三分饮食,七分卧地”,说明冬天保膘的重要环节是卧地 蒙古族节令 一月称为忽必撒刺(指现在的正月)、二月称为胡打里玉宣真撒剌、三月称为兀格勒陈撒剌(戴胜鸟之月)、四月称为可可亦撒剌(可可亦指杜鹃鸟)、五月称为胡打儿撒剌(胡打儿指碱,阳历五月草原上的牲畜爱吃碱)、六月称为纳知日撒剌(指夏天)、七月称为古谰撒剌(指狍子交尾之月)、八月称为补工撒剌(补工指鹿,鹿交尾之月)、九月称为忽察答里必撒剌(绵羊交配月)、十月称为怯领都撒剌、十一月称为亦惕古撒剌(指兔鹘之月)、十二月称为库胡列儿撒剌 游牧生产习俗 农业生产的特点是春耕、夏锄、秋收、冬闲。游牧畜牧业则一年四季连续性地进行生产 产品主要是肉、乳、皮、毛、绒以及牲畜 生产工具:马匹、勒勒车、套马索、镰刀 狩猎业的禁忌 游牧业的禁忌 第三节 商业与交通民俗 一、各类商业及其民俗特点 (一)集市 1.原始的交换方式 例:云南的苦聪人的交易方式。 2.集市大约兴起于殷商时代 《易·系辞下》:“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 3.集市特点 (1)定时: 每月九集者最普遍,相邻的集镇集贸时间错开。 (2)定点: 北方叫“集”,江南叫“市”,两广叫“墟”,云南叫“街子”,川黔叫“场”。 去集市称 “跟集”、“赶场”…… 4.集市中特殊的民俗现象 招徕顾客的叫卖声和敲击声; 大宗交易的“中人”(掮客,俗称“牙子”)的活动; 一种特有的交易方式:“袖语”(“摸手”,别称“袖里吞金”) 城市过去也有专卖集市。 (二)行商 1.特点 流动性的交易方式。 两大类: 资金雄厚:驼商队、马帮商队等; 小本经营:货郎小贩。 2.市声 (1)叫卖声。 (2)敲击声。 (3)常见的敲击物: 拨浪鼓、小锣、梆子、铃铛、竹板和串铁等。 (4)共同特点: 宣传性、诱惑性、节奏性、一定的音乐性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2025年幼儿园校舍安全排查自查报告范文.docx
- (GB6722-2023)爆破安全规程(四).docx VIP
- 人教新起点版六年级英语上册Unit-6-Winter-Vacation-整单元ppt课件.pptx VIP
- 盖梁双抱箍法施工工法.pdf VIP
- 金天钛业-市场前景及投资研究报告-材料强国,高端制造,高端钛合金,航空深海铸就高成长.pdf VIP
- 船舶监造培训课件.ppt VIP
- 第12课 纪念白求恩(提升训练)(教师版).docx VIP
- 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知识点汇总.pdf VIP
- DG_TJ08-202-2020:钻孔灌注桩施工标准.pdf VIP
- 山东省济南一中《中外历史纲要(上)》全册知识点复习课件(.pptx VIP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