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西方美术史下
5、未来主义 未来派是产生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的意大利的文艺流派,从文学领域开始发展到绘画等领域。未来派认为,现代资本主义的发展、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是社会的面貌日新月异,人民的生活方式不同了,应该产生一种与之相适应的新艺术。他们号召丢开传统,探索新题材,要求艺术歌颂科学合计机械化的时代,表现“速度”、“暴力”,歌颂和赞美战争、恐怖、冒险、杀人和无政府主义的破坏活动。并认为战争是“世界上唯一的卫生事业,是伟大的交响乐”。主张用骚动、喧闹、速力、闪光等作为艺术的韵律。未来派的政治倾向和思想倾向反映了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和染有无政府主义思想的流氓无产者狂乱、颓废的心理状态。 *贾科莫·巴拉(1881——1966) *波菊尼(1882—1916) *塞弗里尼(1883—1966) 行走的女人和狗(巴拉) 空间连续表现的形态(波菊尼) 城市的兴起(波菊尼) 塔巴林舞场有动态的象形文字(塞弗里尼) 6、维也纳分离派 1898年已经出现,此画派的艺术风格不是十分明确。宗旨在于脱离原有的艺术规范,包括绘画、建筑、装饰、工艺美术,争取生活与艺术的交互作用,创造一种新艺术,因该同每个人都有关系,而非照搬旧的艺术形式和思想。在艺术表现上,讲究耀眼的装饰性和夸张性。 *克利姆特(1862—1918) *席勒(1890—?) 吻(克利姆特) 伊凡雷帝和他的儿子(列宾) 儿童(列宾) 近卫军临刑的早晨(苏里柯夫) 女贵族莫洛卓娃(苏里柯夫) 深渊 列维坦 少女与桃(谢洛夫) 女人体(谢洛夫) 四、美国 1、哈德逊画派 十九世纪下半期出现,由一批没有统一组织形式的画家形成,他们运用各自喜欢的题材和情节作画。最初到各地作画,后来集中在哈德逊河谷一带著名风景区作画。随着“边界线地带”逐渐西移,画家也越来越多移向中部地区,而在晚期到达了遥远的西部。从画派风格而言,标志着美国风景画开始摆脱欧洲的影响,逐步显露出美国风格。因此,哈德逊画派也称为美国风景画派。 *托马斯·科尔(1801—1848) *杜兰德(1796—1886) 2、十九世纪后半期的美国艺术 *惠斯勒(1834—1903) *霍麦(1836—1910) *艾肯斯(1844—1916) 3、十九世纪末到二十世纪初的美国艺术 *“八人画派”(“垃圾箱画派”) 坠落的火箭(惠斯勒) 白衣少女(惠斯勒) 猎狐(霍麦) 发 廊 的 窗 口(斯龙). 角 力 者(路 卡 斯 ) 第十三章 西方现代派艺术 一、“一战”前的现代派美术 1、野兽派 1905年10月18日至11月25日在巴黎举办的秋季沙龙画展宣告了野兽派的诞生。在这次展览会上,展出了马蒂斯、芒干、德兰、路阿、马尔凯、凡?东根、弗里叶茨、毕依等人的作品。而大厅中间却陈放着一些传统雕塑,包括马尔克用传统手法做的青铜头像。批评家沃列塞感叹道:唐纳太罗被野兽包围了。实际上他们是继承了“后期印象派”的一些画家的风格,进一步强调绘画要表现画家强烈的个性,主张用大色块和线条构成夸张的变形的形象,以求得单纯的装饰风格 野兽派强调色彩对比,认为色彩关系是绘画的基本成分。野兽派宣称,绘画首先应该是纯粹的美的经验的表现,其目的在于线条、形态和色彩的欣赏,别无他求。法国画家马蒂斯是这一流派的主要代表人物。野兽派画家的作品中的装饰效果,多来自非洲雕刻、东方绘画和工艺品中所受到的启示。 *马蒂斯(1869—1954) *德兰(1880—1958) 舞蹈 (马蒂斯) 带绿条子的马蒂斯夫人 红色的和谐(马蒂斯) 2、立体派 兴起于法国,是视觉艺术中一次彻底的反对传统造型的革命,表现出空间处理的新概念。成为二十世纪抽象艺术和非具象艺术的直接源泉。立体派的艺术家将形体拆分,再将各个不同的部分用不同的方式连接起来,使艺术获得了自由。 *毕加索(1881—1973) *莱热(1881—1955) 3、“一战”前活动在巴黎的两位重要画家(巴黎画派) *莫迪里阿尼(1884—1920) *布朗·库西(1876—1957) 雅威农少女(毕加索) 格尔尼卡(毕加索) 空中之鸟(布郎库西) 波嘉尼小姐像(布朗库西) 4、德国表现主义 表现主义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首先产生于德国的一种文艺思潮,延续到战后,波及整个欧洲。表现主义在文学、戏剧、绘画的领域都有所反映,最初是以反抗资本主义制度的面貌出现的,表现了对丑恶社会现象的不满。可是由于其主张者站在个人主义的立场上,反抗是无力的。他们崇拜和宣扬感情至上,否认理性,把直觉看作是认识世界的唯一方法,把作者主观的内在的感觉和情绪作为创作的主要因素。因此,他们的作品多半是表达作者的一些片断感受、幻想和激情。 美术中的表现主义运动起源于德累斯顿的“桥社”。“桥”这个名词,其意义是连接一切革新派,减少彼此隔阂。最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