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禽流感的预防控制
治疗原则 早期服流感病毒药物;对症治疗、减轻症状;防止并发症发生。 1、阿斯匹林(儿童忌用)或扑热息痛 2、达菲-(Tamiflu)75mg Bid 服5天 金刚烷胺 0.1g Bid 服5天 此两类药物用于治疗时,需在发病的头48小 时内给药才有效,超出48小时给药疗效下降, 甚至无效。 3、防治细菌感染:阿奇霉素 四环素等 4、激素:达到重症肺炎者或有严重中毒症状、 高热不退者可考虑,但要慎用。 禽流感及其预防控制 汕头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CDC of Shantou 主要内容 何谓禽流感(Avian influenza) 何谓人间禽流感 如何预防人间禽流感 禽流感对人类威胁有多大 一、何谓禽流感 ?禽流感是禽流行性感冒的简称,这是一种由甲型流感病毒引起的传染性疾病 ; 通常是指由高致病性H5和H7亚型流感病毒引起的鸡、鸭、鹅等禽类烈性传染病; 流行特点是突然暴发,发病率高,病死率高,季节性不强,来源不明; 被国际兽疫局定为A类传染病; 被我国农业部列为甲类监测传染病; 被国际上列为反生物恐怖内容之一 。 流感病毒具有宿主范围的限制性 不同流感病毒分别感染不同的生物,越过物种界限并不容易 ; 具有高致病性的H5和H7型在世界各地不断引起禽流感,但很少有人类感染病例; 人类主要对H1和H3型易感。 禽流感的发现 最早的禽流感记录是意大利1878年发生大量鸡只死亡,当时被称为“鸡瘟”;1955年,科学家证实其致病病毒为H7亚型流感病毒 ; 1959年,科研人员在苏格兰分离到了H5N1禽流感病毒,其后该病毒一直为导致大量家禽类死亡的病原体。 后为区别禽中另一种相似的疾病即新城疫(伪鸡瘟或亚洲鸡瘟)称禽流感真性鸡瘟或欧洲鸡瘟 2004年1月23日,泰国首次确认有两人感染了导致禽流感的H5N1病毒。 2004年1月23日,柬埔寨境内已经发现有鸡感染禽流感而死亡,但至今没有发现有人感染禽流感。 2004年1月25日,印尼出现禽流感疫情。自去年11月以来,印尼约470万只鸡死亡,40%被证实同时感染了禽流感 2004年1月27日,老挝首都万象3个养鸡场发现禽流感疫情,有3500多只鸡死亡。 。 全球人间禽流感发生概况 1997年香港发现人群感染禽H5N1流感病毒病例 第一次证实H5N1禽流感病毒直接从禽类传到人 这次暴发中,18人发病,6人死亡 18人中,年龄从1-9岁,其中有9人年龄12岁。 8人为学龄前儿童,1人上小学,3人上高中,2人是兽医,1人是办公室人员,1人退休。 2003年香港再次发现人群感染禽H5N1流感病毒病例, 共2例,为父子俩,父亲死亡,儿子治愈。 2004年1月23日,泰国首次确认有两人感染了导致禽流感的H5N1病毒,至1月28日止,共报告H5N1感染确诊病例3人,死亡2人。3人全是儿童,年龄在6-7岁之间。 2004年1月12日,越南官方首次承认12人死于禽流感病毒,至1月28日止,共报告H5N1感染确诊病例8人,6人死亡。8人中有7人是儿童,1人为30岁的女性。 2003年 荷兰发现人感染禽H7N7流感病毒病例 在一次禽类暴发禽流感期间出现H7N7在禽类工作人员和他们的家人中的暴发。 报告83人发病,症状轻微(症状局限于眼部感染,一些人有呼吸道症状),1人死亡(是一个兽医,曾去过一个受感染的农场)。 流感病毒的分型 根据病毒粒核蛋白和膜蛋白抗原性及其基因特性的不同,分为甲(A)、乙(B)、丙(C)三型。 甲型流感病毒根据其表面(H和N)结构及其基因特性的不同又可分为许多亚型,到目前为止,甲型流感病毒己发现的血凝素有15个亚型(H1~15);神经氨酸酶有9个亚型(N1~9)。 典型的流感病毒为球形,直径80—120nm 分三层 外层:血凝素、神 经氨酸酶(有亚型特异性和免疫原性) 中层:内膜蛋白(有型特异性) 内层:单链核糖核酸核蛋白(有型特异性) 病毒结构 禽流感病毒按其致病性分三类 非致病性禽流感病毒:禽类感染后不会引起明显症状,仅使染病的禽体内产生病毒抗体; 低致病性禽流感病毒:禽类感染后出现轻度呼吸道症状,食量减少、产蛋量下降,出现零星死亡; 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禽类感染后发病率和死亡率高,感染的鸡群常常“全军覆没”。 流行病学 在家禽中以鸡和火鸡最易感,其次是雉鸡和孔雀,鸭、鹅和鸽则较少感染; 可以通过多种途径传播,如经消化道、呼吸道、皮肤损伤和眼结膜等途径传播; 禽流感的扩散主要是通过粪便中大量的病毒粒子污染空气而传播; 人员和车辆往来是传播本病的重要因素; 传染源 禽类 病人? 传播途径 主要通过接触受感染的家禽及其粪便而感染 消化道 呼吸道 皮肤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