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小儿咳嗽的辩证施护
精品论文 参考文献
小儿咳嗽的辩证施护
李倩(河南省武陟县中医院 河南武陟 454950)
【中图分类号】R256.11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3)16-0391-01
咳嗽是小儿常见的一种肺系病症,有外感和内伤之分。小儿脏腑娇嫩,形气未充,卫外不固,脾胃薄弱,且嗜食生冷、喂养不当等因素,易感受风寒和风热致外感咳嗽,救护不彻底迁延而不愈,属于西医急、慢性支气管炎。我院儿科近年来充分发挥中医特色,采用中医护理措施进行辨证施护取得良好效果,先介绍如下:
1 外感咳嗽的辩证施护
1.1风寒咳嗽 咳嗽频作,声重,咽痒,痰白清稀,鼻塞流清涕,畏寒无汗,发热头痛,全身酸痛,舌淡红,苔薄白,脉浮紧或指纹泛红。
1.1.1 恶寒明显时,适当增加衣被,可饮生姜汤以驱寒发汗。
1.1.2注意观察发热、汗出、痰液、呼吸及舌苔的变化,若发热汗多、痰液变黄、舌红苔黄等为风寒化热的标志按风热闭肺证护理。
1.1.3汤药宜热服,服后加盖衣被,以助汗出邪达,但以微汗为度,汗出勿当风。
1.1.4发热无汗者,可予温水擦浴或热敷,并配合针刺风池、合谷、曲池、大椎等穴,促进汗出。但不可冷敷,以防毛窍闭塞,邪无出路。
1.1.5呛咳气急,咳痰不爽者,给予蒸气雾化吸入,痰稀色白者给服蛇胆陈皮末0.3-0.6克,气喘痰多者可予咳喘片口服。忌服雪梨膏,以免过分凉腻而凉邪。
1.1.6饮食宜清淡消化之品,忌食生冷肥甘油腻之物。
1.2 风热咳嗽 咳嗽不爽,痰黄粘稠,不易咯出,口渴咽痛,鼻流浊涕,伴有发热畏寒,头痛,微汗出,舌质红,苔薄黄,脉浮数或指纹浮紫。
1.2.1病室宜凉爽,避免直接吹风。
1.2.2观察病情变化,如见患儿壮热烦躁,气急喘促,张口抬肩,喉间痰鸣等症为病情加重的标志,当按痰热闭肺证护理。
1.2.3汤药宜温服,喂药时可少量多次,不可强灌,以免引起呕吐或呛入气管。
1.2.4若体温超过39℃者,应采用药物或其他降温措施。如用温水或30%酒精擦浴等,预防惊厥发生。若有惊厥给服八宝惊风散或小儿回春丹等。
1.2.5咳嗽痰多时,可经常轻轻拍击背部促使排痰。咽痛者,可服六神瓦或咽喉消炎丸或牛黄消炎丸(三者取一即可)。
1.2.6饮食以清淡流质为主。
2 内伤咳嗽的辩证施护
2.1痰热咳嗽 症状咳嗽痰多,色黄粘稠,难以咳出,甚至喉间痰鸣,发热口渴,烦躁不宁,尿少色黄,大便干结,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或指纹紫。
2.1.1宜高枕静卧,不要经常更换体位。
2.1.2汤药宜温服或偏凉服。
2.1.3喉间痰多,呼吸困难时,可服猴枣散0.3-0.6克,配合针刺定喘、丰隆、肺俞穴等。
2.1.4面赤口渴者,给萝卜汁、甘蔗汁、梨汁等清凉生津之饮料。大便干结可泡服大黄1.5-3克。
2.1.5少食甜食,禁食辛辣香燥以免助生痰热。
2.2痰湿咳嗽 咳嗽重浊、痰多壅盛,色白而稀,喉间痰声辘辘,胸闷纳呆,神乏困倦,舌淡红、苔白腻、脉滑。
2.2.1病室温度不宜太高,保证休息,避免受凉。
2.2.2翻身拍背及时清除呼吸道痰液。
2.2.3饮食宜清淡,避免生冷及肥甘厚味之饮食,以妨碍脾助湿生痰,宜配食健脾制湿化痰如赤豆、山药茯苓粥。
2.3气虚咳嗽 咳而无力,痰白清稀,面色苍白,气短懒言,语声低微,自汗畏寒,舌淡嫩,边有齿痕,脉细无力。
2.3.1以休息与室内活动为主,天气暖和时可室外晒太阳。久卧者注意勤翻身。
2.3.2汤药宜热服。
2.3.3便溏自汗者,给予针刺或艾灸天枢、气海、足三里穴,或用龙滑、五倍子粉等分用醋调如子弹大小敷脐,二日1换,以收敛止汗。
2.3.4饮食选用牛奶、鸡蛋、瘦肉、新鲜鱼等营养丰富之品,山药、芡实、红枣糯米煮后食用,以换正祛邪。
2.4 阴虚咳嗽 干咳无痰、或痰少而粘,或痰中带血,不易咳出,口渴咽干、喉痒、声音嘶哑,午后潮热或手足心热,舌红,少苔、脉细数。
2.4.1注意休息,动静结合。
2.4.2汤药宜温服。干咳无痰者可服雪梨膏,罗汉果糖浆、蛇胆川贝液等。或用川贝粉3克冰糖少许置生梨中炖服,潮热盗汗者给服麦冬饮(地骨皮10克,小麦20克,麦门冬10克)养阴生津退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