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噬血细胞综合征16例临床分析.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幼儿噬血细胞综合征16例临床分析

精品论文 参考文献 幼儿噬血细胞综合征16例临床分析 郭周庆 胡燕芳(通信作者) 莫和国 吴又明 徐宁 (南方医科大学附属小榄人民医院 广东中山 528415) 【摘要】目的 了解幼儿噬血细胞综合征的临床特点及早期诊断方法。方法 回顾性总结分析了16例幼儿噬血细胞综合征的临床资料及发病特点。结果 噬血细胞综合征病因复杂,病情隐匿,初诊容易误诊。结论 关键是只要掌握其诊断标准,并且偏重于骨髓检查及淋巴结活检,尽量找到具有诊断意义的吞噬性噬血细胞,便可做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及早控制病情,提高治愈率。 【关键词】噬血细胞 综合症 恶性组织细胞病 白血病 【中图分类号】R72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2)21-0077-02 1 临床资料 1.1 16例幼儿噬血细胞综合征病历均来自本院血液室2004—2012年病历资料,并且全部病历均符合幼儿噬血细胞综合征诊断标准。其中男9例,女7例,年龄1—10岁,平均5.5岁,8例为1岁左右幼儿。发病季节以7—9月份多见。 1.2 临床表现:首发症状以咳嗽、发热开始,体温38.5—41℃,高热持续1—2周,6例有红色皮疹,扁桃体肿大;触诊:肝脾浅表淋巴结肿大,发病早期肝脾呈轻度肿大,淋巴结肿大,数目多少不一。急性期肝脾增大明显,其中肝大14例,大部分位于右肋部3—7cm,B超示:肝回声粗分布不均。脾大12例,位于肋下3—5cm处可触及,移动性浊音(+)。胸腔积液4例,肾功能明显损害3例(镜下可见红白细胞、蛋白及管型) 1.3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均三系或二系减少,大多贫血;血红蛋白:75—102g/L血小板:(33—97)times;109/L;白细胞:(2.1—4.3)times;109/L。分类以淋巴细胞为主:(55%—85%)见2%—6%的特异性淋巴细胞。骨髓像检查:有核细胞增生活跃,组织细胞增生明显(21%—54%)并找到部分浆细胞和吞噬性噬血细胞(3%—15%),主要是吞噬性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吞噬物形态结构较完整,无多核巨细胞。 1.4 生化检查:肝功能,急性期损害大多较明显,其中GPT:182—342u/L GOT:222—650u/L 胆红素最高(113—181)ummol/L 尿素氮轻度增高(7.3—15.9)mmol/L大多呈高三酰甘油三脂血症:(2.58—4.1)mmol/L 低纤维蛋白血症:(1.43—2.0)g/L 免疫学检查;T细胞亚群,CD3+下降7例,CD4+下降9例,CD8均升高,血清铁蛋白均升高最高达4235mg/ml,;C反应蛋白均升高,最高gt;210mg/ml;肥达氏反应,结核抗体均阴性;血培养:3例下找见细菌,2例分离出真菌;EB病毒检测:VCA-IgA 3例为阳性。 1.5 治疗及转归:根据实验室检查及血培养结果,采用对症治疗的原则,分别使用糖皮质激素、抗菌素、免疫抑制剂,调节治疗,替代治疗后,9例治愈出院,3例一个月内死亡,2例因家属放弃治疗失访,还有2例重症患儿转上级治疗。 2 讨论 2.1 噬血细胞综合征属于组织细胞增生性疾病[1],特征为T细胞介导的组织细胞异常增生并具有吞噬细胞现象[2],分为家族性和继发性两类,继发性又分为感染相关性和肿痛相关性两种。临床表现为多器官受累并呈进行性加重,高热肝脾,浅淋巴结肿大,肝功能异常,全血细胞减少,高脂血症,低纤维蛋白症并多伴有免疫功能紊乱[3],本组病例8例找见病因且具有多样性,但大多数病因不明,根据白细胞分类提示,大多以淋巴细胞为主并有部分异淋,显示感染相关病例占大多数,而且以病毒感染为主。亦有细菌,支原体、立克次体、结核杆菌,恙虫,杜氏利什曼原虫[4]等原虫感染后引起本病的报道。免疫功能检查提示T淋巴细胞比例减少,故免疫功能缺陷的病人常伴有发热,肝脾肿大,黄疸,全细胞减少病人应考虑此病.但此病初期因病情隐匿,病因复杂,幼儿病史诉说不清,加之目前基层医院儿科年轻医生较多,可能临床经验不足,极容易产生误诊.漏诊.本组病例中大多在初诊时未明确诊断,分别误诊为:白血病、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恶性组织细胞病、伤寒,疟原虫感染,肺炎等。 2.2 本病为继发性疾病,亦属于自身免疫性疾病,急性期死亡率高达50%[5],尤其1岁以下的幼儿,因抵抗力差,病情进展较快,预后更为凶险。本组病例中,死亡5例均为1岁以下的幼儿(包括病重家属自动放弃治疗的2例),其死亡率高达45%,死亡原因为出血、感染、多脏器功能衰竭,和弥漫性血管内凝血[5]。 2.3 对于噬血细胞综合征的早期诊断关键在于熟练掌握其诊断标准,符合以下标准1

文档评论(0)

xyz11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