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流行病学 J Clin Virol.?2014 Jul;60(3):185-9. 2.传播途径 (1)虫媒传播:蜱是最重要的传播媒介,发病地区的蜱中可分离到该病毒,部分病例发病前有明确的蜱叮咬史。 (2)接触传播:研究已经证实了SFTSV人传人的存在,可能通过接触患者血液而感染,裸露皮肤直接接触患者血液具有较高的危险性。 SFTSV 传播 nymph Larva Adult Eggs ? ? 蜱 蜱包括全沟硬蜱(Ixodes persulcatus)、肩板硬蜱(I.scapularis)、太平洋硬蜱(I. pacificus)、篦子硬蜱( I.ricinus)等。 在蜱中已经分离到多株SFTSV,与当地患者血清中分离到的毒株高度同源。 雌性成虫 雄性成虫 稚虫 幼虫 流行病学 呼吸道或飞沫传播? 给死亡病例提供医疗服务的医务人员,如果没有接触到死者的血液一般不会感染;与死亡病例同一病房(血液科、ICU)的其他患者,均没有报告有感染发生。 患者的咽试子、粪便、尿液等标本,没有检测到SFTSV的RNA。 通过呼吸道或飞沫传播的可能性很小,但呼吸道的血性分泌物仍怀疑具传染性。 流行病学 3.易感人群 人群普遍易感,在丘陵、山地、森林等地区生活、生产的居民和劳动者以及赴该类地区从事户外活动的人群感染风险较高。 目前病例资料显示,97%的患者为农民,中老年居多,年龄分布在39~83岁,其中50岁以上患者占75%,没有明显性别差别。 江苏对农村进行调查,发现SFTSV感染率为1.3% (33 of 2,547),养羊、种地和放牧是感染SFTSV的高危因素。 流行病学 4.流行病学特征 SFTSV感染病例一般始于3月,高峰期在5~7月份,可以延续至11月份。 多散发于呈丘陵地貌的农村地区,病例呈高度散在分布。 流行病学 潜伏期尚不十分明确,一般为5~14天。 确切证据: 1.蜱叮咬后5天发病 2.人传人7-14天 潜伏期 流行病学 急性起病,表现为发热、消化道症状、全身中毒症状、意识障碍及多器官损害等。 根据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的临床发生、发展过程和实验室检查动态变化规律,临床演变过程大致可以分为三期:发热期、多器官功能损伤期和恢复期。 临床表现 体温多在38℃以上,重者持续高热,可达40℃以上,部分病例热程可长达10天以上。 患者常伴有明显的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症状,以及乏力、头痛、肌肉酸痛等全身中毒症状。 体格检查可见表情淡漠、相对缓脉,常有腹股沟、腋下、颈部等处孤立或2~3个浅表淋巴结肿大伴明显触痛,表面红肿,有重要的临床诊断价值。 发热期 可与发热期重叠,一般出现在病程5~10天,个别重症病例发病2~3天即出现多器官功能损伤。 肝、肾、血液系统、脑、心、肺等全身器官均可受累。部分患者可出现出现肢体、下颌抖动等中枢神经系统损害表现及表情淡漠、反应迟钝、嗜睡、烦躁、抽搐及昏迷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以及皮肤瘀斑、消化道出血、肺出血等并发症,如不及时救治,可因休克、呼吸衰竭、弥散性血管内凝血以及多脏器衰竭而死亡。 死亡病例多发生在此期,死亡时间一般出现在发病后6~12天。非死亡病例此期一般持续3~5天后进入恢复期。 多器官功能损伤期 体温恢复正常,症状改善,各器官功能逐渐改善,各项实验室指标逐渐恢复正常。 恢复期 据4例4-15岁病例表现,儿童相对较轻。 主要表现发热、不适和消化道症状 未发现出血表现及神经系统症状 实验室检查:4例均有白细胞减少,但仅1例出现血小板减少;2例ALT升高,3例LDH升高 转归:痊愈,无后遗症 儿童临床表现 BMC Infect Dis.?2014 Jul 3;14(1):366. 预后 绝大多数患者预后良好,危重患者死亡率仍高(17.4%~30%)。 既往有基础疾病、老年患者、出现精神神经症状、出血倾向明显、低钠血症等提示病重,预后较差。 流行病学调查 (一)为控制疫情提供流行病学线索。 (二)为了解该病流行病学特征积累数据。 流行病学调查 调查对象 (一)散发病例:包括疑似病例和实验室确诊病例。 (二)聚集性病例:2周内,在同一村庄,或在同一山坡、树林、茶园、景区等地劳动或旅游的人员中,出现2例及以上病例,或在病例的密切接触者中出现类似病例。 流行病学调查 个案调查 流行病学个案调查表 发现病例后,应当及时开展流行病学个案调查。采集病例急性期和恢复期血清标本,开展检测。 1.基本情况。包括年龄、性别、民族、住址、职业、联系方式等。 2.临床资料。通过查阅病历及化验记录、询问经治医生及病例、病例家属等方法,详细了解病例的发病经过、就诊情况、实验室检查结果、诊断、治疗、疾病进展、转归等情况。 流行病学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