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从香港华商的兴起看海内外华人经济的交融(1840—1949).PDF
从香港华商的兴起看海内外华人
( )
经济的交融 1840—1949
张晓辉
五口通商后, 香港逐渐成为远东地区新兴的商业中心和中国
对外贸易的重要转运站, 也是联系海外华侨与祖国大陆的桥梁。香
港华商就是在内外交流过程中兴起的, 它既沟通了国内和海外市
场, 又融合了海内外华商的力量, 在近代民族经济发展史上占有独
特的地位。
一、香港华商主体的来源
( )
一 早期香港华商主要源 自大陆
近代香港居民绝大部分来自广东等沿海地带。100 余年内, 曾
出现过多次较大规模的内地人口、资产迁港潮流。
在香港经济开始运转之初, 即有小商贩从附近的东莞、归善、
①
新安等县迁入, 经营很兴旺。 早期香港买办大多原来活跃于珠江
三角洲地带, 到港后结成买办世家和具有浓厚地域特色的排他性
②
集团。香港开埠不久, 已有买办自立行号 , 开始兼有商人的身份。
这些人是香港华商的起源。
太平天国运动时, 华南局势动荡, 许多人口逃港避难。第二次
① 余绳武、刘存宽主编: 《十九世纪的香港》, 中华书局 1994 年版, 第 254 页。
② 《十九世纪的香港》, 第 387 页。
·81 ·
鸦片战争爆发, 英国割 占九龙, 港埠得以扩展, 贸易与航运皆蒙其
利, 吸引了更多的华人前来寻找机会。在这些移民中, 许多是举家
迁徙的, 与早年几乎全是只身赴港的情形已大为不同。内地行商、
富户到港后, 即买地开店及经商牟利, 使香港出现了开埠后“仅见
①
的蓬勃现象”。又因美国和澳洲发现金矿, 内地经由香港出国的
人数激增, 也刺激了华商社会的兴旺。
随着香港与南洋北美一带航运的开拓, 商贾往来渐繁。华商成
功地利用传统的经营方法, 把远洋贸易和中国沿海贸易连接起来,
这就是沟通南北洋交往的南洋庄和横贯东西方向的金山庄。它们
分别代表着来 自潮汕平原和珠江三角洲的商人的势力, 并构成香
港华商的中坚力量。如潮汕人陈宣衣、高楚香分别在港岛创设乾泰
②
隆和元发行, 开了南北行业之先河 ; 新会人李升于 1854 年避战
③
乱举家迁港, 经营礼兴号、和兴行等金山庄, 富甲一方 。
19 世纪末, 香港已成为东方最大的转口港。华南商民赴港设
栈经营、扩展业务的情况大为增加。为适应中外贸易频繁、外埠及
广东内地各乡汇兑之需日增、香港本埠金融调节之需愈殷等情况,
创立了香港银号, 其业主以粤南海籍人最早、势力最大, 顺德、四邑
④
人次之。 此时, 香港也是大陆居民移往海外的主要转运站, 如
1883—1898 年间, 华人经香港出国者近 100 万人, 同期从海外返
⑤
回香港和内地的华人, 每年带回香港的财富估计在千万元以上。
这为华商资本的原始积累起了极重要的作用。
(
香港华资最早萌生于商业 尤其是从事于国际转 口贸易的行
)
业 , 是由香港 自然地理位置和近代中外经贸关系所决定的。广东
① 霍启昌: 《香港与近代中国》, 香港商务印书馆有限公司 1992 年版, 第 9 1 页。
② 广东省汕头市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编: 《潮商俊彦》, 广东人民出版社 1994 年版, 第
2 19、283 页。
③ 《十九世纪的香港》, 第 373 页。
④ 姚启勋: 《香港金融》, 1940 年版, 第 37—42 页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