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腰椎爆裂骨折的临床特点及治疗.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下腰椎爆裂骨折的临床特点及治疗

精品论文 参考文献 下腰椎爆裂骨折的临床特点及治疗 张伟智 李昕 (赤峰宝山医院骨外科 内蒙古赤峰 024076) 【中图分类号】R683.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3)08-0186-02 【摘要】 目的 探讨下腰椎(L3-5)骨折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效果;方法 2004年1月至2011年10月我科共收治下腰椎骨折患者32例,其中爆裂骨折18例,均获得随访。结果 无论手术治疗或保守治疗,治疗后均无神经损伤症状的进一步加重。结论 与胸腰段骨折相比,下腰椎骨折有其自身的临床特点。对于合并明显神经损伤、脊柱稳定性破坏的患者可考虑手术治疗。 【关键词】 下腰椎骨折 临床特点 治疗方法 与胸腰段脊柱(T11-L2)相比,下腰椎部位(L3-L5)具有特殊的解剖学特点和生物力学特性,临床发生的骨折的机率较小,且骨折后的临床表现,治疗效果及预后均有其特殊性[1]。我科自2004年至2011年共收治此类患者32例,其中爆裂骨折18例,均获得随访。本文拟通过对上述病例的回顾性研究,对下腰椎爆裂骨折的临床特点及治疗作以简要总结。 1 临床资料和方法 患者车祸7例、高处坠落10例、重物砸伤1例。其中无神经功能损伤者3例;马尾神经损伤者15例,根据ASIA2006[7]标准其中A级2例、B级1例、C级9例、D级7例。骨折累及节段:18例骨折累及节段情况如下:L3骨折9例, L4骨折5例, L5骨折4例。 保守治疗3例,包括无神经损伤者2例,马尾神经损伤者1例。手术治疗16例,包括无神经损伤者1例,马尾神经损伤者14例。保守治疗方法包括卧床,6周后佩戴胸腰骶支具离床活动。支具佩戴时间为4个月。手术治疗方法为后路椎管减压,椎弓根钉内固定,植骨融合术。固定节段一般为骨折椎体上下各一个节段。对椎体骨折明显者行后路椎体切除椎间融合术。 2 结果 神经功能恢复情况:无论手术治疗或保守治疗,治疗后均无神经症状的进一步加重。马尾神经损伤为A级和B级的患者在随访时神经功能无明显改善。马尾神经损伤为C级的患者有3例随访时恢复至D级。虽然C级和D级的患者行走功能良好,但有近一半(7例)的患者存在括约肌功能的障碍。 3 讨论 3.1下腰椎骨折的发生率。下腰椎脊柱(L3-L5)周围有坚强的髂腰韧带和较多的椎旁肌覆盖,且有骨盆环及髂嵴的保护,因此其发生骨折的机率要远小于胸腰段脊柱[2]。Finn CA等研究发现第5腰椎爆裂骨折约占所有脊柱骨折的1.2%,是胸腰段骨折发生率的2.2%[1]。而对于下腰椎骨折的确切发病率文献还没有明确的报道,一般认为发生率不超过所有脊柱骨折的4%[3]。本文回顾我科近10年的临床资料,共收治此类患者32例。而在下腰椎爆裂骨折中,又以累及腰3节段最为常见,本文报道达50%,这一结果与Seybold EA等人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2]。这可能与腰3临近胸腰段脊柱,且位置较高,缺乏骨盆环以及髂嵴的保护有关。 3.2下腰椎骨折后脊柱序列的改变。Denis F骨折分型中指出,爆裂骨折是因轴向载荷以及屈曲暴力共同作用导致脊柱前中柱同时受累。腰2以上的椎体具有一定的后凸趋势,同时身体的力线一般位于胸腰段椎体中心的前方,因此轴向载荷和屈曲暴力在胸腰段脊柱易产生后凸畸形。腰3椎体是腰椎前凸的顶点,即使腰椎处于屈曲状态,整个下腰椎也具有一定的前凸趋势。而且身体的力线一般位于下腰椎椎体中心的后方,因此作用于下腰椎部位的轴向载荷不易产生后凸畸形[2]。本组病例中也可以看到上述特点,即使是严重的爆裂骨折,骨折局部也可以保持一定程度的前凸,同时在治疗及随访时也未出现明显的后凸畸形及矫正度数的明显丢失。这一点与胸腰段骨折不同。 参 考 文 献 [1] Finn CA, Stauffer ES. Burst fracture of the fifth lumbar vertebra. J Bone Joint Surg Am. [J] 1992 , 74(3):398-403. [2] Seybold EA, Sweeney CA, Bernini PM. Functional outcome of low lumbar burst fractures. A multicenter review of operative and nonoperative treatment of L3-L5. [J] Spine. 1999 ,24(20):2154-61. [3] An HS, Vaccaro A, Cotler JM. Low lumbar burst fractures. Compariso

文档评论(0)

sheppha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134022301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