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7讲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第7讲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到新经济政策
一、战时共产主义政策(1918—1921年)
1、实施的背景(内忧外患)
(1)外患:帝国主义威胁。十月革命后,苏俄与德国签订《布列斯特和约》,退出了第一次世界大战,英法美日不满苏俄单独与德国媾和,又惧怕苏维埃革命威胁到本国资产阶级政权,企图把新生的苏维埃政权扼杀在摇篮里。
(2)内忧:国内被推翻的地主阶级和资产阶级不断发动叛乱。
(3)内战:帝国主义干涉者和苏俄境内的反革命势力相勾结,苏俄进入内战时期(1918—1921)。战争初期,苏俄失去了主要的粮食产区,3/4的领土落入敌手,苏维埃政权陷入重重包围之中,形势极为严峻。
2、目的:
(1)集中全国人力、物力、财力,保障军事上的胜利,提出“一切为了前线”的口号,巩固苏维埃政权。
(2)直接过渡到共产主义。;3、内容:
(1)农业:实行余粮收集制,农民必须将一切余粮和其它国家规定的价格交售给国家。由于卢布迅速贬值,几乎相当于无偿借给国家。
(2)工业:全面推行企业国有化,大中小企业一律收归国有,实行高度集中的管理政策。
(3)分配:取消自由贸易,实行实物配给制。
(4)劳动:实行普遍劳动义务制等,规定“不劳动者不得食”。
16—50岁的公民只有完成一定的劳动义务才能领取相应的口粮。
私企非法;对工人采取严格的管理制度,罢工者即行枪决;铁路控制军事化。
4、特点:
排斥商品货币关系,将整个国家生活纳入战争的轨道,采取纯粹军事、行政的手段和方法,兼有“战时”和“共产主义”两种特色,也叫“军事共产主义政策”。
5、评价:
(1)积极:①是在战争逼迫下采取的非常措施,在当时是完全必要也是唯一可行的政策。②它适应了暂时需要,将全国有限的人力物力高度集中起来,为战胜国内外敌人提供保证,巩固苏维埃政权。;(2)消极:
①理论上的错误:超越了当时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社会客观条件;高度集中的计划管理违背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
②实践后果有许多弊端:
A、余粮收集制:损害了农民的利益,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成全国性的饥荒和政治危机。
B、全盘国有化:超出了国家财力、物力和人力的限制,造成政府控制过严,使资产阶级完全站在反革命一边。
C、取消商品贸易:取消市场,否认货币和价值规律,影响正常供应,造成工业生产的严重衰退。
③该政策只适应战争这一特殊条件,当战争结束后,苏俄政府把它作为向共产主义过渡的方法和途径,结果导致了1920—1921年严重的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
④实践证明,它不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
列宁对社会主义和如何向社会主义过渡沿袭了马、恩对未来社会的设想,认为社会主义经济就是将全部生产资料收归整个社会所有,认为市场和货币是资本主义的东西,应该排斥在社会主义之外。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阿玛蒂亚做过研究,他认为在现代史上,民主国家从未发生过大饥荒,而发生大饥荒的地方,没有一次是因为粮食不足。;二、新经济政策(1921—1928年)
1、原因: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新经济政策过渡的必要性。
(1)经济危机:经历了四年世界大战和三年国内战争,整个国家满目疮痍,工农业生产大幅度下降;1920—1921遭遇大旱,粮食产量急剧下降,许多人死于饥饿;粮食、原料和能源缺乏,使得大批工厂无法开工,工人队伍人心涣散。
(2)政治危机:工人、农民暴动。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本来只是应急措施,但苏俄政府想通过这一政策直接过渡到共产主义。国内战争结束后,农村的余粮收集制不但没有取消,反而得到加强。政府的征粮队带武器下乡,甚至连农民的口粮、种子也被征走,农民强烈不满,引起农民暴动。列宁则认为这是“富农暴动”,令红军使用毒气镇压抗粮农民。城市里,许多工人因生活条件恶化而纷纷罢工抗议。
(3)直接原因:苏俄水兵兵变。广大农民、工人的不满牵动着军队士兵,参加叛乱的水兵大部分来自农村,1921年2月28日,波罗的海舰队的主要基地喀琅施塔得发生水兵叛乱。这一事件表明,国内各阶层的不满情绪已经非常严重。因此,必须停止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改弦更张。; 喀琅施塔得是俄罗斯海军指挥所和波罗的海舰队的基地。喀琅施塔得海军在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都扮演了先锋的角色。喀琅施塔得水兵曾被苏共领导人称为十月革命的“光荣和骄傲”。1921年,一群喀琅施塔得的水手、士兵及其平民支持者发动反对布尔什维克政府的起义,他们要求言论、出版和集会自由、释放政治犯、要求完全自由的秘密选举以及允许更多的私人财产。起义最后被镇压。喀琅施塔得26000名水兵,没有一人投降。被俘者大多被处死,少数被送入契卡集中营。喀琅施塔得水兵的反抗使列宁宣布停止执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2、前提:无产阶级政权控制了经济命脉。
3、新经济政策实施的标志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