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SNP 的系统性红斑狼疮全基因组关联研究进展.docVIP

基于SNP 的系统性红斑狼疮全基因组关联研究进展.doc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基于SNP 的系统性红斑狼疮全基因组关联研究进展

精品论文 参考文献 基于SNP 的系统性红斑狼疮全基因组关联研究进展 王 燕1,唐 亮1* (湖南省长沙医学院基础医学系410219) 【摘 要】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具临床和血清学多样性的典型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基于多个SNPs 分析的单倍型关联研究已成为复杂疾病基因定位的一种更为有效 的手段。全基因组关联分析方法为SLE 的发病机制提供了重要线索。本文综述了系统性红斑狼疮相关的全基因组关联研究(GWAS)进展。为系统性红斑狼疮发病机制研究提供 一定参考。 【关键词】SNP; GWAS; SLE; 易感基因 早期对SLE 易感基因的相关性研究主要集中于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复合物 (MHC-II)、补体基因缺陷和Fc 受体基因多态性[1]。目前认为,选择相对隔离人群, 对疾病相关调节通路的候选基因或通过基因组定位所限定的候选基因进行基于SNP 的关联研究,是一种有效的对多基因疾病易感基因进行定位的方法[2]。至今已有100 多个基因被认为与SLE 发病相关。 随着高通量基因分型技术的发展,各种新技术不断出现,比如质谱技术和SNP 芯 片,使得基因分型的成本不断下降,同时HapMap 的完成,使得一种新的研究方法—— 全基因组关联分析(genome-wide association studies,简称GWAS)[3]成为现实。新的全 基因组关联分析方法从根本上改变了基因研究的“蓝图”,利用基因芯片来全面扫描个 体DNA 样本数十万个SNPs,如此之高的SNP 密度使致病DNA 变异的研究变得更加 容易。 近年,全基因组关联研究(GWAS)已证实了30 个以上的风险基因与SLE 相关。 Han Jian-Wen[4]等对中国汉族人群1,047 例SLE 患者和1205 名健康对照进行GWAS 研究,并在其他的两个人群(3150 名SLE 患者和7050 名对照)中对78 个非MHC 的 SNP(来自67 个位点)做了重复验证研究,证实了9 个新的易感位点(ETS1,IKZF1, RASGRP3,SLC15A4,TNIP1,7q11.23,10q11.22,11q23.3 和16p11.2; 1.77 times; 10?25 le; P combined le; 2.77 times; 10?8),并且确定了以往报道的7 个位点(BLK,IRF5,STAT4, TNFAIP3,TNFSF4,6q21 and 22q11.21; 5.17 times; 10?42 le;P combined le; 5.18 times; 10?12)。 Vesela Gateva1[5]等从大量GWAS 研究结果中得出的与SLE 相关(p<0.05)的2466 个区 域中选择SNP 对1,963 病例和 4,329 名健康人的独立样本进行基因分型,这一复 制研究证实了5 个新的SLE 易感位点(p<5 times; 10?8):TNIP1 (OR = 1.27),PRDM1 (OR = 1.20),JAZF1 (OR = 1.20),UHRF1BP1 (OR = 1.17) and IL10 (OR = 1.19)。 目前,越来越多的研究开始关注于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对于免疫信号通路中涉及 的各个基因的影响及其与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关联性。随着基因组研究和基因芯片技术 的不断完善和发展,GWAS 在探究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发病机制中将起到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 Su K,Wu J,Edberg JC,etal.A promoter haplotype of the immuno receptor tyrosine based in hibitory motif bearing Fcgamma RII balters receptor expression and associates with autoimmunity.I.Regulatory FCGR-B polymorphism sand their association with 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J].Immunol 2004,172(11):7186-7191. [2] Hardy J,Singleton A,Genomewide association astudies and human disease. N Engl J Med,2009,360:1759-1768. [3] Samani NJ,Erdmann J,Hall AS,Hengstenberg

文档评论(0)

xyz11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