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0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医诊断四诊PPT
;;;;;《中医诊断学》 ——四诊;;content;例:望神:可了解脏腑精气的盛衰,判断病情的轻重和预后。重点观察两目、神情、气色、体态4个方面。 ;望形体:
1.望形体的原理:
形体与脏腑密切相应,形体赖脏腑精气充养,脏腑精气盛衰和功能强弱可通过形体反映于外。
不同的体质形态其阴阳盛衰不同,对疾病的易感性和发展转归也不同。
2.望形体的意义:可诊察脏腑的虚实、气血的盛衰、抗病能力的强弱,以及对某些疾病的易感性和预后。 ; 您知道中国人的九种体质吗?
您了解自己是什么体质吗?
您想为自己的身体做好养生保健吗?
当今倡导“个体化诊疗”的医学朝向,正从以“病”为中心转向以“人”为中心的发展趋势。人类个体差异及不同时代人的体质状态是生命科学及“人口与健康”的前沿科学问题。;健康派—— 和体质 幸福社会完满状态;
气短派——气虚体质 生命能量就靠气;
怕冷派——阳虚体质 体内太阳没有了;
;《中医诊断学》 ——望诊;《中医诊断学》 ——望诊;content;《中医诊断学》 ——望诊; 舌 ;《中医诊断学》 ——舌诊;《中医诊断学》 ——舌诊;《中医诊断学》 ——舌诊;《中医诊断学》 ——舌诊;望舌色;望舌形; 齿痕舌
主脾虚、水湿内盛证; 点刺舌
提示脏腑热极,或为血分热盛。;望舌态;《中医诊断学》 ——舌诊; 花剥苔
胃气阴两伤;《中医诊断学》 ——望诊;《中医诊断学》 ——四诊;《中医诊断学》 ——闻诊;【听声音】:
听辨病人言语气息的高低、强弱、清浊、缓急变化以及咳嗽、呕吐、肠鸣等脏腑病理变化所发出的异常声响,以判断病变寒热虚实等性质的诊病方法。
【声音产生的原理】:气动则为声。;【发声相关脏腑组织器官】:
肺------主气司呼吸-----动力
肾------主纳气-----气之根
肝------主疏泄----调畅气机
脾------主运化----气血之源
心------主神志----主宰语言
喉为发声的主要器官
会厌、舌、唇齿鼻起辅助作用;病变声音;《中医诊断学》 ——听声音;呼
吸;【喘】:呼吸困难,短促急迫,甚至张口抬肩,鼻翼煽动,不能平卧。病在肺肾。
实—风寒袭肺,痰热壅肺;痰饮停肺;水肿。
虚—肺肾亏虚。
【哮】:呼吸急促似喘,喉间有哮鸣音。新感引动宿痰、久居湿地、过食生冷酸咸所诱发。
鉴别:“哮以声响名,喘以气息言”;喘不兼哮,哮必兼喘;哮有宿疾。;【嗅气味】
嗅辨与疾病有关的气味,包括病体(排出物)病室气味。
【总原则】 :
酸腐臭秽,多属实证、热证;
微有腥臭,多属虚证、寒证。;;《中医诊断学》 ——四诊;《中医诊断学》 ——问诊;;【意义】: 病史、患者的自觉症状等病情资料,需问诊才能获得。故问诊是了解病情,诊察疾病的重要方法,在四诊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方法】: 环境要安静适宜、态度要严肃和蔼、不用医学术语询问、避免资料片面失真、重视主诉的询问。;《中医诊断学》 ——问诊;获取基本信息 ;;;;【寒热形成的机理】;《中医诊断学》 ——问诊;【发生机制】;《中医诊断学》 ——问诊;【睡眠】:是人体适应自然界昼夜节律性变化,维持机体阴阳平衡协调的重要生理活动。睡眠的情况与人体卫气的循行和阴阳的盛衰有着密切的关系。在正常情况下,卫气昼行于阳经,阳气盛则醒;夜行于阴经,阴气盛则眠。
【问睡眠要点】:长短、入睡的难易与程度、有无多梦等情况。;睡眠的异常主要有失眠和嗜睡。;阳
(肌表);营血亏虚,或阴虚火旺,心神失养,或心胆气虚,心神不安所致者,其证属虚。
火邪、痰热内扰心神,心神不安,或食积胃脘所致者,其证属实。;病机:嗜睡多因机体阴阳平衡失调,阳虚
阴盛或痰湿内盛所致。;;昏睡:病中日夜沉睡,虽能唤醒,但神识朦胧,答非所问,偶能对答,后旋即复睡。为昏迷之先兆。即意识昏迷。
昏迷:神识昏瞀,不省人事。或昏睡不醒,呼之不应,对外界刺激无何反应。如中风、高热之昏睡。
嗜睡与昏睡、昏迷不同,后者难以呼醒,强行唤醒而仍神志模糊,甚至呼之不醒。 ;《中医诊断学》 ——四诊;;;;脾胃(为血
生化之源);【诊脉部位】:
;桡骨茎突;【寸口脉分候脏腑】:
寸:左心右肺,并统括胸以上及头部。
关:左肝胆右脾胃,统括膈以下至脐以上部位
尺:候肾,包括脐以下至足部。
浮—左心右肺;中—左肝右脾;沉—肾。
;常人生理条件下出现的脉象,也称平脉
【特点】
有胃:从容、徐和、软滑(脾胃功能的胜衰和营养状况的优劣)
有神:柔和有力、节律整齐(血气旺盛心神健旺)
有根:迟脉有力,沉取不绝(肾气充足)
特征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无人机艺术摄影》课件——项目8 航拍照片的后期处理.ppt VIP
- 新人教版(2024)七年级地理下册第七章第一节《自然环境》大单元教学课件(第2课时).pptx VIP
- 2024-2025学年小学美术四年级下册岭南版(2024)教学设计合集.docx
- 六年级安全教育教案(泰山版).docx VIP
- 2024年(新高考I卷)英语试卷评讲 课件.pptx
- 2025年邵阳职业技术学院单招职业倾向性测试题库及参考答案.docx VIP
- That's Us高清钢琴简谱.pdf
- 2025年中考命题作文押题预测:《我的2024》写作指导+佳作展示.docx VIP
- 教师综合能力测试题.docx VIP
- 2025统编版(2024)小学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下册教学设计(附目录).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