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产指南课件课件.ppt

  1. 1、本文档共2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适用对象 本指南经有关专家反复讨论产生,仅适用于单胎、胎膜完整的自发性早产的诊治。 2007年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产科学组制定了《早产的临床诊断与治疗推荐指南(草案)》,这是我国第一次提出较为完整与系统的早产诊疗规范,其对指导我国早产临床诊疗工作起到了积极作用。 7年过去了,早产防治的循证研究有了快速进展,产科学组决定在《早产的临床诊断与治疗推荐指南(草案)》基础上,参考欧洲、美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最新发布的相关指南以及Cochrane 图书馆、PubMed数据库收录的相关循证医学证据,并结合我国国情和临床经验更新指南。 循证证据等级 Ⅰ级:证据来自至少1个高质量随机对照研究或说服力强的系统综述,或基于同质性很好的随机对照研究进行的荟萃分析。 Ⅱ级1:证据来自设计良好的非随机对照试验; Ⅱ级2:证据来自设计良好的队列或病例对照研究; Ⅱ级3:证据来自不同时间或地点,有干预或无干预的研究,或没有对照的研究。 Ⅲ级:基于临床经验、描述性研究、病例报告或专家委员会报告。 推荐强度分级 A级:适合推荐临床应用(基于良好的、一致的科学证据)。 B级:较适合推荐临床应用(基于有限的、不一致的科学证据)。 C 级:临床可以参考(基于专家意见或共识)。 早产的定义和分类 上限全球统一,即妊娠不满37周分娩; 下限设置各国不同,与其新生儿治疗水平有关。很多发达国家与地区采用妊娠满20周,也有一些采用满24周。 本指南仍然采用妊娠满28周或新生儿出生体质量≥1 000 g的标准。 根据原因不同,早产分为自发性早产【包括早产和胎膜早破后早产】和治疗性早产【因妊娠合并症或并发症,为母儿安全需要提前终止妊娠者】 美国的资料表明,约5%的妊娠在孕20~28周前自然终止, 12%的早产发生在孕28~31周, 13%在孕32~33周, 70%在孕34~36周 早产高危人群 1.有晚期流产及(或)早产史者:有早产史孕妇其早产的再发风险是普通孕妇的2倍,前次早产孕周越小,再次早产风险越高。如果早产后有过足月分娩,再次单胎妊娠者不属于高危人群。对于前次双胎妊娠,在30周前早产,即使此次是单胎妊娠,也有较高的早产风险(Ⅲ级)。 2.阴道超声检查:孕中期阴道超声检查发现子宫颈长度(cervicallength,CL)25 mm 的孕妇(Ⅱ级1)。 3.有子宫颈手术史者:如宫颈锥切术、环形电极切除术(LEEP)治疗后发生早产的风险增加(Ⅱ级2),子宫发育异常者早产风险也会增加。 4.孕妇年龄过小或过大者:孕妇≤17 岁或35岁。 5.妊娠间隔过短的孕妇:两次妊娠间隔如控制在18~23个月,早产风险相对较低(Ⅲ级)。 早产高危人群 6.过度消瘦的孕妇:体质指数19 kg/m2,或孕前体质量50 kg,营养状况差,易发生早产。 7.多胎妊娠者:双胎的早产率近50%,三胎的早产率高达90%。 8.辅助生殖技术助孕者:采用辅助生殖技术妊娠者其早产发生风险较高。 9.胎儿及羊水量异常者:胎儿结构畸形和(或)染色体异常、羊水过多或过少者,早产风险增加。 10.有妊娠并发症或合并症者:如并发重度子痫前期、子痫、产前出血、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妊娠期糖尿病、并发甲状腺疾患、严重心肺疾患、急性传染病等,早产风险增加。 11.异常嗜好者:有烟酒嗜好或吸毒的孕妇,早产风险增加 早产的预测方法 前,有两个早产预测指标被推荐用于确定患者是否需要预防性应用特殊类型的孕酮或者宫颈环扎术。 1.前次晚期自然流产或早产史:但不包括治疗性晚期流产或早产。 2.妊娠24周前阴道超声测量CL25 mm:强调标准化测量CL的方法: (1)排空膀胱后经阴道超声检查; (2)探头置于阴道前穹隆,避免过度用力; (3)标准矢状面,将图像放大到全屏的75%以上,测量宫颈内口至外口的直线距离,连续测量3次后取其最短值。宫颈漏斗的发现并不能增加预测敏感性(Ⅱ级1)。鉴于我国国情以及尚不清楚对早产低风险人群常规筛查CL是否符合卫生经济学原则,故目前不推荐对早产低风险人群常规筛查CL。 早产的预防 1.一般预防: (1)孕前宣教:避免低龄(17岁)或高龄(35岁)妊娠;提倡合理的妊娠间隔(6个月);避免多胎妊娠;提倡平衡营养摄入,避免体质量过低妊娠;戒烟、酒;控制好原发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红斑狼疮等;停止服用可能致畸的药物。对计划妊娠妇女注意其早产的高危因素,对有高危因素者进行针对性处理。 (2)孕期注意事项:早孕期超声检查确定胎龄,排除多胎妊娠,如果是双胎应了解绒毛膜性质,如果有条件应测量胎儿颈部透明层厚度,其可了解胎儿非整倍体染色体异常及部分重要器官畸形的风险。第一次产检时应详细了解早产高危因素,以便尽可能针对性预防;提倡平衡饮食,合理增妊娠期体质量;避免吸烟饮酒。 早产的预防 2.特殊类型孕酮的应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iuad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