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关注小学生心理健康课件PPT
关注小学生心理健康;讲座内容安排;一、小学生健康心理; 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或虚弱状态,而是身体、心理和社会的全面的良好状态。
—— 1948年提出的新健康观,
强调心理健康的重要;小学生的心理需要;1. 世界范围儿童行为问题的现状;世界卫生组织在1997年召开的全球心理健康会议上,制定了行动计划,目的是呼吁各国政府、机构重视心理和行为问题,指出儿童是心理卫生工作的重点服务对象;
Lerner(1985)认为儿童行为问题不仅影响到他们的生长发育和社会化过程,还可能导致成人时期发生适应不良、违法犯罪和精神疾病。;2. 中国儿童行为问题的现状;;3. 杭州市儿童行为问题的现状;2002年,四部委联合下发《中国精神卫生工作规划(2002-2010)》中指出:“应高度重视儿童少年心理行为问题的预防和干预,使学生心理行为问题得到及时的发现和适当的处理。”将儿童青少年作为心理健康教育和干预的重点人群,并提出争取到2005年,遏止儿童、青少年心理行为问题和精神疾病总患病率上升趋势;到2010年将儿童青少年心理行为问题降低到12%的目标。
2004年9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卫生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精神卫生工作指导意见》的通知中指出:要重视儿童和青少年情绪行为问题的预防和干预,针对不同年龄儿童和青少年的特点,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服务,为儿童和青少年提供心理指导和帮助。;;2004年下半年,“十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 ·儿童心理行为问题干预模式研究项目正式在科技部立项,国家投资300万人民币。
本项目实施地点分布:;三、小学生行为问题的表现形式;儿童行为问题指在严重程度和持续时间上都超过了相应年龄所允许的正常范围的异常行为;
儿童行为问题包括行为和情绪两个方面,行为问题有:攻击、不听管教、偷窃、逃学、离家出走、纵火等;情绪问题包括胆小、担心、害怕、忧郁和人际关系困难等。;A行为(违纪行为)
破坏自己
破坏别人的东西;
不听管教;
说谎;
欺负别的孩子;
发脾气;
偷东西。 ;3. 根据问题的领域分类; 4. 儿童多动症 — 一种最常见的行为问题;定义:注意缺陷、多动、冲动
发生率:3%~8%(国外)
1.3~13.4%(我国)
男性多于女性,男:女= 4:1
女性以注意力不集中为主,攻击/冲动较少; 注意缺陷
多动/冲动性行为
学习困难
;注意持续时间短;
注意容易分散,受干扰;
注意集中困难;
对感兴趣的事(电视、游戏)
相对注意力集中。;婴儿期及学前期有所表现;
活动多,无目的性,花样多,有始无终;
不分场合,不顾后果,无法节制。;学习困难;儿童多动症的发展趋势;儿童多动症影响;症状学标准
注意缺陷:至少4项
多动/冲动性行为:至少4项
严重程度标准:影响社会功能。
病程标准:起病于7岁以前,至少持续6月。;多动症的识别—中国标准; ⑤ 丢失或特别不爱惜东西(如常把衣服、书本等弄得
很脏很乱)
⑥ 难以始终遵守指令完成家庭作业或家务劳动
⑦ 做事难于持久,常常一件事没做完,又去干别的事⑧ 与他说话时,常常心不在焉,似听非听⑨ 在日常活动中常常丢三拉四;2). 多动,至少有下列9项中的4项:① 需要静坐的场合难于静坐或在座位上扭来扭去② 上课时常小动作,或玩东西,或与同学讲悄悄话③ 话多,好插嘴,别??问话未完就抢着回答
④ 十分喧闹,不能安静地玩耍; ⑤ 难以遵守集体活动的秩序和纪律,如游戏时抢着上 场,
不能等待⑥ 干扰他人的活动⑦ 好与小朋友打逗,易与同学发生纠纷,不受同伴欢迎⑧ 容易兴奋和冲动,有一些过火的行为⑨ 在不适当的场合奔跑或登高爬梯,好冒险,易出事故;轻度:多动症状随年龄而逐渐改善;
约60%—70%的患者其症状持续到成年期;
伴随合并症者预后较差。;预后较好的因素
智商
学习成绩较好
无其它伴发的问题
家庭环境较好
父母及老师教育恰当
早期多维治疗;应对策略;四、小学生心理健康促进;1. 有关行为问题的几个误区;2. 对家长的几点提示;认识问题不是目标,解决问题是关键;
解决问题关键在行动;
不仅是孩子需要改变,父母更需要改变;
不仅要改变孩子,更要适应孩子;
改变不是一件非常简单的事情,需要一个过程。;学生心理健康;1. “父母培训”项目的内容简介;儿童“社会技能训练”内容简介;;;;;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