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食与肥胖症-7.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饮食与肥胖症-7

* 减肥药并非保健品,作为药物,它有一定的副作用和不良反应,期望通过减肥药实现瘦身的人,必须长期服用,才能产生瘦身效果,但是长期食用减肥药,会使得人体的肠胃功能紊乱,轻者会出现消化不良,重者可能会引发一系列的胃肠疾病,有些减肥药甚至对人体有害. 减肥最重要的还是要饮食正常,膳食均衡,更重要的还是要运动,这是最好的减肥方法. * * * 肥 胖 症 * * * 儿童肥胖 更易患糖尿病 我国儿童肥胖导致慢性病年轻化 * (2)肥胖还会造成孩子的心理障碍,患儿因肥胖行动不便,易疲劳,怕被嘲笑,不爱和同伴玩; (3)严重肥胖症患儿还因胸廓、膈肌呼吸运动受限,呼吸浅速,肺泡换气不足,导致低氧血症和二氧化碳滞留,甚至发生充血性心力衰竭(即肥胖肺心综合征)。 肥胖幼儿的危害性 (1)儿童期肥胖已被证实为日后发生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冠心病的危险因素; * 在世界范围内肥胖发病率逐年增加,WHO已将其定位为一种重要的疾病,它已成为世界范围内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 国内调查显示,2002年我国成年人超重和肥胖发生率分别为22.8%和7.1%,超重和肥胖已经影响到2亿7千万人口,肥胖症及其相关疾病治疗的总费用高达100亿人民币/年,这在大中城市尤其明显,北京协和医院2007年北京地区抽样调查结果显示,超重和肥胖发生率分别达36.4%和13.5%。 * 在美国,64.5%的人群处于超重、肥胖状态,防治肥胖症及其相关并发症的费用迅速增加, 2003年花费达750亿美元, 2006年花费则增至907亿美元, 2009年报道每年花费高达1470亿美元。 * * 肥胖是体内脂肪,尤其是甘油三酯(三酰甘油)积聚过多而导致的一种状态。通常由于食物摄入过多或机体代谢的改变而导致体内脂肪积聚过多,造成体重过度增长,并引起人体病理生理的改变。 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 BMI)为体重(Kg)除以身高(m)的平方,是评估肥胖程度的指标。它是一种计算身高比体重(weight for height)的指数。即BMI=体重/身高/身高(kg/m2)。 * 研究表明,大多数个体的体重指数与身体脂肪的百分含量有明显的相关性,能较好地反映机体的肥胖程度。 轻体重BMI 健康体重BMI 超重BMI 肥胖BMI BMI18.5 18.5≤BMI24 24≤BMI28 28≤BMI 国际上通常用世界卫生组织(WHO)制定的体重指数界限值,即体重指数在25.0~29.9为超重,大于等于30为肥胖。 中国人的BMI标准,BMI值“24”为中国成人超重的界限,BMI“28”为肥胖的界限;男性腰围≥85厘米,女性腰围≥80厘米为腹部脂肪蓄积的界限。 * BMI 分类 WHO 标准 亚洲标准 中国参考标准 相关疾病发病的危险性 偏瘦 18.5 18.5 18.5 低(但其它疾病危险性增加 正常 18.5~24.9 18.5~22.9 18.5~23.9 平均水平 超重 ≥25 ≥23 ≥24 偏胖 25.0~29.9 23~24.9 24~26.9 增加 肥胖 30.0~34.9 25~29.9 27~29.9 中度增加 重度肥胖 35.0~39.9 ≥30 ≥30 严重增加 极重度肥胖 ≥40.0 非常严重增加 * 肥 胖 原 因 (1)遗传与环境因素 (2)物质代谢与内分泌功能的改变 (3)脂肪细胞数目的增多与肥大 (4)神经精神因素 (5)生活及饮食习惯 (6)药物性肥胖 (7)肠道问题,吸收不了的残余 * 单纯性肥胖 单纯性肥胖占肥胖者的95%以上, 1.遗传因素: 大多认定为“多因子遗传”,父母的体质遗传给子女时,并不是由一个遗传因子,而是由多数的遗传因子来决定子女的体质,所以称为多因子遗传,例如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肥胖,就属於这类遗传。 父母中有一人肥胖,则子女有40%肥胖的机率,如果父母双方皆肥胖,子女可能肥胖的机率升高至70%─80%。真正因为“多因子遗传”的例子并不多见,遗传了父母“错误的饮食习惯”,而导致肥胖的例子,则屡见不鲜。 * 3.心理的因素:为了解除心情上的烦恼、情绪上的不稳定,不少人也是用“吃”来作发泄。这都是引起饮食过量而导致肥胖的原因。 2.社会环境的因素:很多人都有着“能吃就是福”的观念,现今社会,食物种类繁多,各式各样美食常在引诱你,再加上“大吃一顿”几乎成为了一种普遍的娱乐,这当然成为造成肥胖的主要原因。 * 4.与运动有关的因素: 运动有助消耗脂肪,在日常生活之中,随着交通工具的发达,工作的机械化,家务量减轻等,使得人体消耗热量的机会更少,另一方面因为摄取的能量并未减少,而形成肥胖。 胖导致日常的活动越趋缓慢、慵懒,更再次减低热量的消耗,导致恶性循

文档评论(0)

wyjy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