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对中国古代美学的影响.docVIP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周易》对中国古代美学的影响

《周易》对中国古代美学的影响 《周易》对中国古代美学的影响,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 一是积极肯定人与自然的统一,并进而系统地探讨了天地万物的生长变化及人的生命健康正常发展问题。 二是阐明了一系列具有美学意义的范畴。如“大和”、“阴阳”、“刚柔”、“进退”、“开合”、“方圆”、“变化”等论述,为中国美学探求建筑艺术的创造规律提供了直接的理论依据。 一、山水美学思想 山水在景观风水中有审美上的重大意义,景观风水同山水诗画一起,相互启迪,共同形成了传统的山水美学思想,影响着中国几千年来的审美观。同山水诗画相比,景观风水的历史尤为悠远,影响也更为广泛深刻,“但人所处,皆其例焉。”(《黄帝宅经》)山水美学的思想在景观风水实践中得到完善,景观风水远法天道,近取诸身,将山川的自然之美与人文的中和之美相互观照,“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在审美的层次上更进一步,达到“感通天地”的意境。 山水系统对环境的营造“近取诸身,远取诸物”(《周易》),对山水环境的选择以人体为观照,将山水人格化,这种选择观照使山水与人的心理、生理尺度以及人伦意识取得了协调,将人与自然山水因生气停驻而具有的生命和文化意义上的联系,昭然若揭。 景观风水的相山水之术实际上是一种变型的人体艺术,故有谚“天人合一,地比大母,相地如同相人”。观察山形时,将山的各部分与人体的部位分别对应考察:“因龙首尾以辨肢足爪……盖有生龙腕、镇龙脚、避龙爪。”还把山的轮廓线与“三才”(天、地、人)对应:自然与人的尺度相类,于是自然山水成为一种通人的有灵机体,有首有尾,有耳有手,并且按人的比例组合。“这种比拟极为天真幼稚,却使一切都洋溢生机”。 景观风水更将山水与人伦挂钩,以孔法之制体察山水,讲究主次的秩序。在风水格局之中,龙与砂山环水存在着一种主仆关系。这种关系同传统的宗法制度颇相吻合。 二、景观美学第一原理:屈曲生动 “屈曲生动”的自然美,古人对曲线倾求,来自于对山川大地,人形体态的体察。景观风水更将“气”与“曲”的形联系起来,《葬经》曰:“地有吉气,土随而起”,“夫气行乎地中,其行也,因地之势”。“气”难明而形势却可以把握,“屈曲生动”将寻山川地灵之气与审美判断联系起来。风水将大地的屈曲生动总结为“四美”,“一美罗城周密,二美左右环抱,三美官旺朝堂,四美气壮大肥”(《地理正宗》)。在景观风水对山水的选择中,觅龙、察砂、观水,无不表述着“屈曲生动”的审美原则。 中国先民对曲线美的倾求,具有悠久的历史。早在新石器时代,我国江南地区的有些陶器上,就被美饰了云雷纹、叶脉纹、水波纹等曲线印纹;我国古文字从甲骨文到大小篆或像龟文,或比龙鳞,纤体效尾,长翅短身。直接表现了曲线之美。今天,曲线之美更是普遍存在、点缀于我们身边,成为我国人民喜爱、向往的审美对象。一位诗人曾惊叹道: “画家沉醉于女模特儿的轮廓, 诗人歌唱彩虹, 音乐家追逐起伏如波涛的旋律, 小说家构筑迷宫, 物理学家作抛物线试验, 天文学家环视拱圆的天顶, 经济学家阐释‘马鞍型’, 历史学家讲述历史的螺旋式上升… 多美妙迷人的曲线啊!” 以直线和直角为主的当代建筑常给人一种难以接受的压迫感。德国建筑美学家巴杰森解释道,这可能是由于人体到处充满了曲线,因而使人下意识地对笔直的直线、方块和立方体产生反感。所有的温暖,所有的爱情,所有的运动都是圆的,至少是椭圆的,是沿着螺旋形、曲线形方向前进的!只有冷的、不运动的、无价值的、可恨的东西才像伸直的线那样笔直,那样有棱有角。倘若土兵们不站成行列而站成圆圈,那就会跳起舞来,而不会去进攻敌人。所以整个兵法核心就在于角度的安排。冰冷、固定、用以咬啮的牙齿是人体里唯一笔直的东酉,而且大自然还把它们安排成一个半圆形呢!生是圆的,死是有角度的! 这么一来,人居都应建成圆形的,而死人居住的城市则应建成方形的。然而事实恰恰相反:除京城北海旁边专供皇室人员游玩的微型城市——团城呈圆形外,其他中世纪的中国城市几乎都为方形、长方形或多边形;而明十三陵、清东陵清西陵各陵的宝城以及茫茫田野上的那些坟丘,却筑成圆型或椭圆形。对此,又作何解释呢? 答案可用四个字概括:阴阳倒错。人世得不到满足的欲望。就转移到“阴界”去实现。于是,就产生了景观美学的第一原理:屈曲生动。 观龙以势,察穴以情。势者,神之显也,形者,情之著也。非势无以见龙之神,非形无以察穴之情。故祖宗要有耸拔之势,落脉要有降下之势,出身要有屏障之势,过峡要有顿跌之势,行度要有起伏曲折之势,转身要有后撑前趋之势。或踊跃奔腾,若马之驰,或层级平铺,若水之波。有此势则为真龙,无此势则为假龙。 屈曲生动是“觅龙”的主要原则,易学上之所以用“龙”来称呼山脉

文档评论(0)

jgx353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6111134150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