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王庄选举.docVIP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东王庄选举

东王庄选举   中国青年报 China Youth Daily「冰点」1998年4月14日 星期二   东王庄选举本报记者 许海涛   1997年1月12日。石家庄正定机场。浓雾弥漫。   机场上空一架美国专机久久盘旋,地面上一群河北省官员在焦急地等待。机上乘客非同寻常,他们是以美国政治家科尔比为首的众议员访华团。在中国的两天行程里,他们得到了江泽民主席的接见。   透过浓雾,众议员们俯瞰下面陌生的土地,依稀看到一座石桥。陪同的中国官员告知他们,这是世界最古老的石拱桥———赵州桥。石桥所在的赵县便是他们的目的地。   飞机盘旋了近一小时,几次降落均告失败。美国机长摇着头请求返回北京,众议员带着深深的遗憾走了。   此行令美国众议员们恋恋不舍的并非那座闻名海外的石桥,而是燕赵大地如火如荼的村委会换届选举,他们是冲着赵县东王庄村的选举而来的。   中国农村的选举为何有这么大的魅力,是什么使美国的政治家对一个小小的村子的选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没有多少文化,甚至不识字的中国农民对民主选举又了解多少?他们知道选举意味着什么吗?懂不懂选举程序呢?   参议员走了,记者去了。   “东王庄穷得没有出过地主”   我是带着美国政治家的遗憾和自己的困惑走进了东王庄村。在一年多的时间里,我前后去了4次。   在人口密集的燕赵大地,180户813口人的东王庄村实在是不起眼,人少地偏,且位于三县交汇处。   年近九秩的王洛武老人是东王庄村健在的老党员之一。老人说,打记事起,东王庄就是个穷村。种地没有水井,不是旱就是涝,整个村里就没出过地主。定阶级成分时,村里的富农还不如别村的中农家境好。   王老汉说,抗战时,东王庄是敌占区,日本人来了,要维持秩序,胆小的干不了,就花钱雇不怕死的当保长;另有一些胆大的入了共产党。解放后,表现好的党员当了干部。   老人接着给我念叨起谁是第一任党支部书记,谁是第二任,干部的标准几乎一样:苦大仇深,革命立场坚定。从合作社到人民公社,东王庄村的人从来没有想过,干部应当从他们的选票中产生。   赵县有个闻名全国的特产,就是雪花梨。东王庄就在梨区,除了种地的生产队,还有个果林队,梨树是全队的摇钱树,而且还是社员的救命树。三年自然灾害时期,其他村子有饿死人的事,东王庄因这梨果躲过此劫,所以梨树在百姓心中的地位可与土地相比。东王庄政坛的诸多变迁均与这梨树有关。   曾经当过果林队队长的康顺奎是东王庄的第二代干部,康今年已经60多岁。他说,在康、王两大姓中,王姓当干部的多一些。   “‘文化大革命’,东王庄村分了三派,都是冲着领导权。民兵连长尹曾坤是最大的一派,因为他在1966年邢台地震抢险中表现好,由县工作组提名,当上支部书记。此后另一派的王凯振也当上支部委员。”王凯振的父亲曾是东王庄第一任党支部书记。康顺奎说,东王庄没有什么族长一说,但是有的一家出几代干部。   东王庄村的地虽不多,却是学大寨的典型,知名度高,是赵县的红旗党支部,在省里也挂上号,到大队参观的人多起来。   如果按着这个路子走下去,东王庄村也许会更出名,但是平静的生活终于被打破。   梨树左右东王庄的政坛   东王庄最辉煌的是这20年,政坛巨变也是这20年。   随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如火如荼,人们对经济利益的兴趣第一次超过了对意识形态的关注度。东王庄的政坛发生了一件重大事情,分裂首先来自东王庄的政坛。   时任东王庄大队大队长的康银怀和书记王凯振,分别领导两个生产小队。康所在的小队实力上超过王所在的小队。   康认为几十年的大拨轰,老百姓没见到什么实惠,还是包产到户好;王认为,王庄是有名的红旗党支部,群众基础和党组织建设是其他村无法比拟的,还是合着好。东王庄两派的争执逐渐影响到村民,或是自认难以取胜,或是不屑争执,不久康便提出辞职。   康是觉悟最早的东王庄人之一,也是最早发家致富的实践者之一。康的去职对王凯振触动极大。大包干大势所趋,队社经营仅仅坚持两年后便土崩瓦解了。此时复员回村的王国军进入王凯振的班子,据王凯振现在讲,国军是作为东王庄政坛的接班人进入那届班子的。   1984年,中央推行干部年轻化,村两委成员要保证在27岁左右。时年42岁的王凯振卸任,并推举尹京坤为书记人选。有意思的是,正如王凯振的父亲曾当过东王庄的党支部书记,尹京坤也是该村前任支部书记尹曾坤的弟弟。   东王庄产生两个议事会组织是尹京坤当书记后的第二年,时为1985年。最初的10名党员、群众议事会代表是东王庄村民代表的雏形。当时两个议事会是由村两委指定人选。   兴办针织厂是尹京坤任上一件大事。针织厂运转一年,已有盈余。尹建议竞标承包,东王庄人兴趣高涨,先后三方竞标。   村民王计拴是当年的竞包人之一。他回忆说:“尹京坤提出的承包价太高了,其他人无法竞争。”尹京坤最终以绝对优势获胜。此

文档评论(0)

jgx353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6111134150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