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学 1-05疟疾.docVIP

  1.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医学 1-05疟疾

中医学 1-05疟疾 第五节 疟 疾 疟疾为感受疟邪,邪正交争所致,是以寒战壮热,头痛,汗出,休作有时为特征的传染性 疾病,多发于夏秋季。 · 疟疾是一种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传染病,我国大部分地区均有流行,以南方各省发病较 多。中医药对疟疾的治疗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具有良好的疗效,尤其是现代研制成功的青蒿 素,对疟疾更具卓效,受到世界的重视。 我国人民对疟疾的认识甚早,远在殷虚甲骨文中已有“疟”字的记载。传染病在古代医籍 中记载最详者首推疟疾。早在《素问》,就有《疟论》、《刺疟》等专篇,对疟疾的病因、病机、症 状、针灸治法等作了系统而详细的讨论。《神农本草经》明确记载常山有治疟的功效。《金匮 要略·疟病脉证并治》篇以蜀漆治疟,并在《。内经》的基础上补充了疟母这一病类。其治温疟 的白虎加桂枝汤和治疟母的鳖甲煎丸,沿用至今。《肘后备急方·治寒热诸疟方》首先提出了 瘴疟的名称,并最先采用青蒿治疟。《诸病源候论·间日疟候》明确提出间日疟的病证名称, 在《劳疟候》里补充了劳疟这一证候。《干金要方》除制订以常山、蜀漆为主药的截疟诸方外, 还用马鞭草治疟。《三因极一病证方论·疟病不内外因证治》指明了疫疟的特点:“一岁之间, 长幼相若,或染时行,变成寒热,名曰疫疟”。《脉因症治·疟》提出了传染的概念。《证治要 诀》将疟疾与其他表现往来寒热的疾病作了鉴别。《证治准绳·疟9Z寸疟疾的易感性、免疫力 及南北地域的差异,有所记载。《景岳全书·疟疾》进一步肯定疟疾因感受疟邪所致,并非痰、 食引起。《症因脉治·疟疾总论》对瘴疟的症状及病机作了较全面论述。并将间二日而发之 疟称为三日疟。《疟疾论》将三日疟称为三阴疟,指出其特点是患病时间较长,病情相对较轻, “无骤死之理”。 疟疾的概念自《内经》即很明确,即疟疾是指由感受疟邪引起的,以恶寒壮热,发作定时, 多发于夏秋季为特征的一种传染性疾病。 中西医学对疟疾的认识基本相同,即西医学的疟疾属于本病范畴 (证候特征) 疟疾以寒战壮热,头痛,汗出,休作有时,且多发于夏秋季为其临床特征。典型的发作过 程是:发病急骤,首先表现恶寒战栗,面色苍白,肢体厥冷,虽盖厚被而不觉温;继则壮热,面 色潮红,头痛,口渴,虽近冰水而不凉;最后,全身大汗,体温骤然降至正常,顿感轻松舒适,常 安然入睡。·整个过程通常持续5~8小时左右。多数疟疾患者,间歇一日之后,又有类似症状 的发作。所以周期性及间歇性是本病临床表现的重要特点。 在上述典型发作的基础上,由于寒热的偏盛、感邪的轻重、正气的盛衰、及病程的久暂等 不同,而有正疟、温疟、寒疟、瘴疟、劳疟等不同病类的区别。 (病因病机) 引起疟疾的病因是感受疟邪,在《内经》亦称为疟气。疟邪具有的特点是:①舍于营气,伏 藏于半表半里。如《素问·疟论》说,疟气“藏于皮肤之内,肠胃之外,此荣气之所舍也”。《医 门法律·疟证论》说:“外邪得以入而疟之,每伏藏于半表半里,入而与阴争则寒,出而与阳争 则热。”②随经络而内搏五脏,横连募原。⑧盛虚更替。④与卫气相集则引起发病,与卫气相 离则病休。 其中引起瘴疟的疟邪亦称为瘴毒或瘴气,在我国主要存在于南方,所致疾病较重,易于 内犯心神及使人体阴阳极度偏盛。 · 感受疟邪之后,疟邪与卫气相集,邪正相争,阴阳相移,而引起疟疾症状的发作。疟邪与 卫气相集,入与阴争,阴实阳虚,以致恶寒战栗;出与阳争,阳盛阴虚,内外皆热,以致壮热,头 痛,口渴。疟邪与卫气相离,则遍身汗出,热退身凉,发作停止。当疟邪再次与卫气相集而邪 正交争时,则再一次引起疟疾发作。 因疟邪具有盛虚更替的特性,疟气之浅深,其行之迟速,决定着与卫气相集的周期,从而 表现病以时作的特点。疟疾以间日一作者最为多见,正如《素问·疟论》说:“其间日发者,由 邪气内薄于五藏,横连募原也。其道远,其气深,其行迟,不能与卫气俱行,不得皆出,故间日 乃作也。”疟气深而行更迟者,则间二日而发,形成三阴疟,或称三日疟。 · 根据疟疾阴阳偏盛、寒热多少的不同,把通常情况下所形成的疟疾称为正疟;素体阳盛 及疟邪引起的病理变化以阳热偏盛为主,临床表现寒少热多者,则形成温疟;素体阳虚及疟 邪引起的病理变化以阳虚寒盛为主,临床表现寒多热少者,则形成寒疟。在南方地区,由瘴毒 疟邪引起,以致阴阳极度偏盛,寒热偏颇,心神蒙蔽,神昏谵语者,则形成瘴疟。若因疟邪传染 流行,病及一方,同期内发病甚多者,则形成疫疟。疟病日久,疟邪久留,使人体气血耗伤,正 气不足,每遇劳累,疟邪复与卫气相集而引起发病者,则形成劳疟。疟病日久,气机郁滞,血脉 瘀滞,津凝成痰,气滞血瘀痰凝,结于胁下,则形成疟母。 (诊 断]

文档评论(0)

jgx353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6111134150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