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从《红楼梦》看清代的葬俗
从《红楼梦》看清代的葬俗
从《红楼梦》看清代的葬俗
《红楼梦》是一部百科全书,它如实地反映了当时的各种社会现实。其中也以生动的笔调描写了一些人物的葬礼,从中可以看到当时的丧葬礼仪、风俗和观念。
一、官宦人家豪华葬礼
《红楼梦》一书中以浓重之笔描写了秦可卿的葬礼,从中可以看到封建社会官宦之家丧事的摆场。
秦可卿的葬礼异常隆重,花费极大。从时间看,从其去世之日起,丧事一直绵延到“七七”49天灵柩送到铁槛寺为止,持续一个多月。
从空间看,贾府全府,从大厅到她居住的天香楼,全都举哀诵经。在路祭中,“宁国府街上一路白漫漫人来人往,花簇簇官来官去”。送葬队伍浩浩荡荡,“扣压地银山一般”。49天后灵柩送到城外的铁槛寺,在寺内又祭奠诵经,丧礼又转移到了宁荣二府专门用来停放灵柩和安葬的寺院。
从人员看,也不同寻常。凤姐担任总管。为了办好丧礼,使用了大量勤杂人员,单是上香添油的、持幔守灵的,供饭供茶的,就有40人。夜晚巡视安全,只在各处走看小心门户、预防火灾的,也有30人。参加丧事的僧道人员,死后的49天里,108位僧人在大厅上念大悲忏经,另有99位全真道士在天香楼上打49天解冤洗业醮,灵前又有50名高僧、50名高道诵经修福,这已经是300多名法事人员了。参加葬礼的人员中,还有许多权势人物,有镇国公、理国公、齐国公、治国公、修国公、缮国公;有忠靖侯、平原侯、定城俱、景田侯、襄阳侯。一些王爷,如东平王、南安郡王、西宁王、北静王,也前来参加葬礼。官场的太太们也来了,单是堂客们乘坐的轿子,就有“十来顶大轿,三四十顶小轿,大小轿车辆,不下百余十乘,一带摆三四里远”。真是气派不凡。
从花费看,秦氏的丧事花费极大。比如说,一副高级棺材价值1000两银子以上,为求体面给贾蓉捐了个官,也花了1200两银子。至于出殡、陈饰、丧宴所费,更是难以计算。
这么个豪华的葬礼,虽然有其特殊性(秦氏的身份特殊,与贾珍的关系特殊),但是也有普遍性。在中国历史上,历来就有重葬、厚葬之风,贾家厚葬秦可卿正是这种奢华之风的延续。隋唐时代,丧葬之礼列为传统的五礼中的凶礼之首,是一种占有重要地位的礼仪活动,是显示地位、财富、权势的一种机会。古代丧礼也讲究尊卑有别。皇帝死了叫崩,王侯死了叫薨,五品以上官员死了叫卒,六品以下官员或平民死了才叫死。三品以上的大官死了要立碑,“螭首龟跌”。跌高不得过9尺,六品以上立碣,高4尺。唐朝对墓地的大小作了规定。官越大墓越大,唐朝开元年间规定,一品官员的墓地方圆90步,坟高1丈8尺;二品官员80步,坟高1丈6尺;三品官员70步,坟高1丈4尺;四品官员60步,坟高1丈2尺;五品官员50步,坟高1丈;六品以下官员20步,坟高8尺。平民方圆无步数,高不得超过4尺。这样,葬礼的豪华实际上也是出于炫耀权势身份的需要。隋朝时“王公百官,竟为厚葬,偶人象马,雕饰如玉,徒以炫耀路人”。唐代“近代以来,共行奢靡,递相仿效,浸成风俗,既竭家产,多至凋敝”。宰相李义府改葬其祖父时,高陵、栎阳、富平、云间等7个县征集民工,送葬车马,祭奠摆设,70里间,相继不绝。可见,荣宁二府豪华的葬礼正是继承了官宦人家的浮华之风,反映了当时官场中盛行着奢靡之风。
秦可卿去世之时,正是贾府荣耀辉煌的时候。它需要利用可卿之死来炫耀地位,拉拢关系,利用可卿的特殊身份和丧葬场合,与内廷太监、朝廷官员、王室贵戚联络感情。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把秦可卿的丧事办得体面豪华,是有深刻的社会原因的。
二、火化和土葬并存
《红楼梦》一书中,也反映了清朝时丧葬的主要方式:土葬为主,火化并存。
汉民族是农业民族,人们世世代代以农为业。农业以土地为本,作为心理的一种沉积,人民重视土地,安土重迁,对土地有着深厚的感情。相传晋朝的重耳周游列国,寻求支持。有一次他向一位老农乞讨,老农用泥土扔重耳一行。其本意是表示对这些不事农桑的公子哥儿的反感,但是,重耳的随行人员认为这是大好的吉兆,因为古代认为得地则生,失地则死。现在老农以土扔之,等于是以地相赠,预示着重耳快要得天下了。在这种重土观念的支配下,汉民族在很长的历史中,都实行土葬。
随着佛教的传入,佛教的葬俗也逐渐传播,佛教主张火葬,火葬逐渐被人们所接受。汉族开始有了火化的葬俗,火葬与土葬长期并存着。
火化到宋朝时较为流行。北宋的经济相当发达,商业繁荣,城市人口迅速增加。这样,火化就日益流行起来,因为火化不占土地,也比较节约。北宋时河东地区流行火葬,南宋时,东南地区也流行火葬。“今民俗有所谓火化者,生则奉养之具惟恐不至,死则燔焚而弃捐之。”(《以中国通史》11卷,1015页)从《水浒传》中可以看到,武松的哥哥武大郎是火葬的,并且当时已经有负责火化的专业人员。但是,土葬仍然是汉民族丧葬的主要方式。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正式版)D-L∕T 860.74-2014 电力自动化通信网络和系统 第7-4部分:基本通信结构 兼容逻辑节点类和数据类.docx VIP
- 钢格栅板及配套件国家标准.pdf
- 防火墙运维.docx VIP
- T_BPMA 0010—2021_现制现售净水机卫生管理规范.pdf VIP
- 有害物质识别与评估控制程序.doc VIP
- 胃脘痛•胃痞病(胃息肉)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表单.docx VIP
- JAVA应用系统开发规范概要1.doc VIP
- 临床诊疗指南(肿瘤科分册).doc
- 剑桥少儿英语一级上unit15_a_happy_new_year.ppt VIP
- 2024年05月广东惠州市生态环境局博罗分局和博罗县污染防治攻坚战总指挥部办公室公开招聘编外人员笔试历年典型题及考点剖析附带答案含详解.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