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渔自绘暖椅.docVIP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李渔自绘暖椅

李渔自绘暖椅 李渔还是位“家装设计大师”   300多年前,当被问及生平杰作时,早已声名在外的李渔竟然笑眯眯地说:“我这一辈子有两件特别得意的事情,一是剧本创作上的不同凡响,另外一件就是对居室环境的美化。”他希望别人能将后者看成是他用另一种文字写成的杰作。事实上,这位大文人在家装设计中的许多奇思妙想,确实足以让人惊叹。   在同时代某些相好朋友眼里,当时年过知天命、以“湖上笠翁”自号的李渔,是愤世而不嫉俗的。由于仕途功名上的失意,加上时局动荡,家不得不成了他唯一感到温暖和可以自由施展抱负的地方,以致宅中事无巨细,他一律喜欢自己亲自动手。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叫做“一枝一角必令出自己裁,使经其地入其室者,如读湖上笠翁之书”。   特别是在金陵安顿下来之后,李渔的心思开始从庭院退入内室。如何使家居生活更舒适、同时也更显示个性?很长一段时间内,他一直躲在书房里,以“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的劲头苦思冥想,并从中获得在政治及交游生涯中难以获得的乐趣。   李渔的智慧、才情、力量和美学观念深深渗入到日常生活的肌理中,并在每一件用具、每一片砖瓦,甚至一只瓦罐和一只焚香铜炉上都留下自己的思想与手迹。比如斜筑篱笆呀,精植园蔬呀,修剪花径呀,研究茶花的新式栽培法呀,没有任何事物能拒绝他那平中见奇见巧的风格印记。   简单凉杌   实用小发明应对酷暑   李渔移居南京后的第3年,就碰上了百年不遇的酷暑。对于300多年前的居住者来说,除了让丫环打扇和吃井水镇的西瓜外,似乎想不出什么别的办法可以对付。然而,到了这个炎炎长夏过去将近一半时,一件新的抗暑用品凉杌终于被发明出来了,既简单又实用。   具体的制法是:先请木匠做个结实的方柜,镶嵌油灰漆好,上面空着。然后把井水灌进去,再盖上一片薄瓦充作凳面,“其冷如冰,热复换水”。这里有两个技术上的要求必须说明,一是油漆手艺一定要高明,保证方匣不漏水;第二就是覆在上面充作凳面的方瓦必须定制,最好是要江西景德镇产的。宜兴产的虽然也可将就,但制冷效果显然就要差一些。   以今天的眼光来看,制作凉杌的最佳材料应该是塑料或者玻璃,而不是木材。但不管别人怎么认为,至少在李渔时代,作为一种所费无多、简单可行的降温方法,走的又是大众化路子,凉杌的实用价值都不容小觑。我曾经仔细估算过价格,即便以目前的造价而言,大约百来块钱就能打发。因此,今天如果有人具有浓厚的怀旧心理,最主要的是还必须身体硬朗、不怕疾病秋后算账,我想他倒是不妨依样画葫芦,自己动手,做它一个试上一试的。   扇形借景窗   墙壁处理艺术化   对家庭装修中墙壁的艺术化处理,也可谓李渔的一项自鸣得意的发明。按照当时行业的施工标准,一般都以裱糊为主,不是采用糊墙纸的方法处理,就是进行粉刷。而李渔提出的观点在成本上具有很大的优势:采用实贴手段,甚至干脆像几百年后首都机场轰动一时的壁画那样,让画家将作品直接往上面画就行了,非但程序、工价都能减下来,说不定还能重现前人“何年顾虎头,满壁画沧州”那样令人神往的意境。   书房最宜潇洒,因此千万注意不可使用墙漆,那样做会使你显得非常俗气。碗柜一定要多设架板,以增大其容积,按形状、大小分别置放,使用起来就会感到很方便。香炉的最佳位置不是在桌子的正中,试试将它稍偏一些,可能就有别致的风韵产生。而灯烛如果又想节省,同时又不影响到照明效果,最简单的办法莫过于在分隔两个房间的墙壁上开一个小孔,方形、菱形、半圆形什么的都可以,把灯台放在中间,这样一盏灯就能起到两盏灯的作用。   在金陵住下后的第二天,甚至在行李尚未打开、整理的情况下,李渔便一个人拿了工具跑到楼上书房,叮叮当当忙乎起来,后来又心急火燎地让家仆去请木匠泥工。等到几天后有人上去,看到墙壁靠南一面多出了两扇古雅别致的梅窗,而且自然是他所喜欢的扇面形的,这才终于真相大白。   除了这种扇形借景窗外,李渔还设计了山水图窗、外推板装花式窗、花卉虫鸟窗等一二十式。有一次,他甚至费时半月,将一截老梅的枯干通过借景法,精心制作成一扇几可乱真的“梅窗”。   床上架花   传统床帐的改革   这期间,李渔还对传统的床帐进行了改革。多年来他一直喜欢效法苏东坡“无事此长卧,一日胜二日”的慵懒闲散,以他一向的审美情趣来看,对花与倚枕,称得上是文人生涯中的两件乐事,不过问题在于,这二美常常不能得兼。比如看花的时候,身体大多或倚或站,或徘徊亭台池榭,心旷神怡之余,腰脚却是着实有些酸痛的。而躺在床上虽然轻松、惬意,看到的却只能是天花板或帐顶。   经过反复多次的构想实验,李渔终于发明出一整套行之有效的方案,从“床令着花”、“帐使有骨”、“帐宜加锁”、“床要着裙”这些技术要求来看,法度之严密比他写的《声律启蒙》一书恐怕宽松不了多少。   至于具体谈到那个稀奇古怪的床上架花之法,估计也只有李渔那异于常人的脑子才想

文档评论(0)

jgx353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6111134150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