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脑血管病病人相关护理PPT.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急性脑血管病病人相关护理PPT

治疗要点 治疗以分型、分期为核心实施个体化治疗。 在一般治疗的基础上,酌情改善脑循环、保护脑细胞、抗脑水肿、降颅压等措施。 通常按病程可分为 急性期(1~2周) 恢复期(2周~6个月) 后遗症期(6个月以后) 重点是急性期的治疗 急性期 卧床休息 基础护理 营养护理 治疗要点 早期溶栓 适应症: 年龄小于70岁 无意识障碍 CT排除出血且无低密度病灶 血压低于200/120mmHg 近期无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大手术史 并发症: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 溶栓时间窗:3-6小时内 常用制剂:尿激酶 、链激酶、rt-PA等 用法:50-150万单位冲击治疗,监测凝血功能 (2)调整血压:脑血栓形成病人急性期的血压应维持在发病前稍高的水平,除非血压过高,一般不使用降压药。 (3)防治脑水肿:常用20%的甘露醇125~250ml快速静滴,2~4次/天,连用7~10天。大面积梗死时治疗时间可适当延长 (4)控制血糖4-8mmol/L 治疗要点 保护脑组织 抗自由基:V-E、V-C、甘露醇、激素 急性期应降低脑代谢,减少脑细胞耗氧量,使缺血区血流量增加 钙离子拮抗剂:西比灵 、 尼莫地平等 亚低温治疗 胰岛素维持血糖正常低限水平 其他 抗凝治疗 肝素、华法林 抗血小板 血管扩张剂:一般在发病2~4周后,脑水肿已基本消退 降纤治疗 巴曲酶、降纤酶 高压氧治疗 反盗血原理 外科治疗 治疗要点 恢复期治疗 目的 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措施:功能锻炼、理疗、 体疗、针灸等 常见护理诊断(1) 躯体移动障碍: 与脑血管闭塞,脑组织缺血、缺氧使锥体束受损导致肢体瘫痪有关 自理能力缺陷综合征: 与肢体瘫痪,肢体活动能力丧失有关 有废用综合征的危险:  与肢体瘫痪及未能及时进行肢体康复锻炼有关 常见护理诊断 语言沟通障碍 与语言中枢功能受损有关 吞咽障碍 与意识障碍或延髓麻痹有关 焦虑 与偏瘫、失语有关 护理措施 一般护理 急性期病人绝对卧床休息,取平卧位,避免搬动,以使有较多血液供给脑组织 头部禁用冰袋或冷敷,以免血管收缩,血流缓慢而使脑血流量减少 监测血压,使血压维持在略高于病前水平,以免血压过低而导致脑灌注量减少,使病情恶化。若血压过高或过低应及时通知医师并配合处理 护理措施 饮食护理 高蛋白、高维生素、低盐低脂饮食,如有吞咽困难、呛咳者,可予糊状流质或半流质小口慢慢喂食,必要时给予鼻饲。 心理护理 关心尊重病人,避免刺激和损伤病人自尊 克服急躁和悲观情绪,避免过度依赖。增强病人自我照顾能力和信心 病情观察 定时监测病人生命体征、意识状态及瞳孔变化,注意是否出现血压过高或过低的情况。 观察病人神经系统表现,及时发现有无脑缺血加重征象及颅内压增高的症状,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师并协助处理。 护理措施 护理措施 用药护理 1、低分子右旋糖酐应用时,可出现发热、荨麻疹等过敏 反应,应注意观察,必要时须做过敏试验; 2、服用阿司匹林后注意有无黑便 3、使用抗凝剂和溶栓剂:有无全身皮肤粘膜出血,并 定时测出凝血时间,还需备维生素K、硫酸鱼精蛋白等拮抗剂等,以便于出血并发症的处理。 4、甘露醇:溶解、速度应快,30min内输完 溶栓抗凝药物: 严格把握适应症、禁忌症 严格掌握剂量 监测意识和血压、监测出凝血功能, 防治出血倾向和颅内出血 防治栓子脱落 对症护理 瘫痪的护理 感觉减退的护理 失语的护理 生活护理 安全措施 偏瘫、感觉障碍者,注意保持瘫痪肢体功能位,防止关节变形,及早开始肢体功能锻炼,避免损伤、烫伤及给予其它相应护理。 对症护理 瘫痪护理措施 基础护理 保护措施 防跌倒、滑到、坠床。环境安全无障碍 频繁发作的病人应注意观察和记录每次发作的持续时间、间隔时间和伴随症状。 观察病人肢体无力或麻木是否减轻或加重,有无头痛、头晕或其它脑功能受损的表现,警惕完全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 病情观察 阿司匹林宜饭后服用,以防胃肠道刺激,并注意观察有无上消化道出血征象。 盐酸噻氯匹定可出现可逆性中性粒细胞减少和血小板减少,应定期监测血象。 抗凝药应密切观察有无出血倾向。 用药护理 健康指导 去除自身的危险因素,让其了解肥胖、吸烟、酗酒、饮食结构不合理与本病的关系,积极治疗相关疾病,改变不良生活方式,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防止发生高血压和动脉粥样硬化 应避免各种引起循环血量减少、血液浓缩的因素,如大量呕吐、腹泻、高热、大汗等,以防

文档评论(0)

djdjix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