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化气预评价.doc

  1. 1、本文档共10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液化气预评价

目 录 1编制说明 1 1.1评价目的 1 1.2评价原则 1 1.3评价依据 1 1.4评价范围和内容 4 1.5评价程序 4 2建设项目概述 6 2.1项目基本概况 6 2.2 建厂(站)条件 7 2.2.1地质条件 7 2.2.2自然气候条件 8 2.2.3交通运输条件 8 2.3 原料来源 8 2.4 总图、储存及土建 9 2.4.1 总平面布置 9 2.4.2 储存 11 2.4.3 土建 11 2.5 工艺、设备方案 12 2.5.1 工艺方案 12 2.5.2 主要生产设备 13 2.6 自控 14 2.6.1 主要的检测和控制方案 14 2.6.2 仪表选型 15 2.7 公用工程 15 2.7.1 给排水 15 2.7.2 供配电 16 2.7.3 采暖与通风 18 2.8 消防 18 2.9 定员 20 3危险、有害因素分析 21 3.1 危险物质辨识 21 3.2 火灾、爆炸危险因素分析 25 3.2.1 主要工艺单元及关键设备的火灾、爆炸危险性分析 26 3.2.2公用工程及辅助设施的火灾、爆炸危险因素分析 33 3.3 职业危害因素分析 34 3.3.1 中毒危害分析 34 3.3.2冻伤危险、有害因素分析 34 3.3.3噪声危害分析 34 3.3.4粉尘危害分析 35 3.4 其他危险、有害因素分析 35 3.4.1电气设备危险性分析 35 3.4.2静电、雷电危害 36 3.4.3手机和传呼机危险、有害因素分析 37 3.4.4机械伤害 37 3.4.5高处坠落 37 3.4.6检修过程危害因素分析 37 3.4.7自然灾害危险、有害因素分析 37 3.5重大危险源辨识 38 3.5.1 生产及储存场所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 38 3.5.2 压力容器的重大危险源辨识 38 3.5.3压力管道的重大危险源辨识 39 3.6主要危险区域及其危险、危害特征 40 4预评价单元划分及预评价方法的选择 41 4.1 预评价单元的划分 41 4.2 评价方法的选择 41 5定性、定量评价 46 5.1采用安全检查表法进行评价 46 5.1.1龙井储配站厂址及平面布置安全检查表 46 5.1.2延吉市边防加油加气合建站站址及平面布置安全检查表 47 5.1.2延吉市长白山东路加气站站址及平面布置安全检查表 49 5.2 采用预先危险性分析法(PHA )进行评价 51 5.3采用道化学(DOW)火灾、爆炸危险指数评价法(第7 版)进行评价 61 5.4采用事故树分析(FTA)方法进行评价 69 6职业卫生评价 78 6.1毒物危害评价 78 6.2 噪声危害评价 78 7职业安全卫生对策措施 79 7.1 可研报告中已提出的职业安全卫生及消防安全对策措施 79 7.1.1 设计采取的措施 79 7.1.2设备保养和维护措施 79 7.1.3个人防护措施 80 7.1.4 安全教育措施 80 7.1.5安全色和安全标志 80 7.2 预评价报告补充采取的对策措施 80 7.2.1 职业安全技术对策措施 80 7.2.2 职业安全管理对策措施 92 7.2.3 职业卫生对策措施 93 8 预评价结论 94 8.1危险、有害因素辨识结果 94 8.2定性定量评价结果 94 8.3重点防范的危险、有害因素 95 8.4 应重视的重要安全对策措施 95 8.5 评价结论 96 附件: 车用液化石油气储存加工基地总平面布置图; 延吉市长白山东路加气站工程总平面布置图; 延吉市边防加油加气站合建工程总平面布置图; 车用液化石油气精制工艺流程图; 加气站工艺流程图。 1编制说明 1.1评价目的 安全预评价目的是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为建设项目初步设计提供科学依据,以利于提高建设项目的本质安全程度。 1.2评价原则 1)安全预评价必须合法、科学、公正、有针对性。 2)采用可靠、先进、适用的预评价方法与技术,确保预评价质量。 3)最大限度地保证预评价结论的正确性和所提出安全对策措施的可操作、经济合理与针对性。 1.3评价依据 1.3.1依据的法律、法规及规范性文件 (1)《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70号); (2)《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4号); (3)《作业场所安全使用化学品公约》(第170号国际公约); (4)《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344号); (5)《吉林省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建设项目安全审查办法》; (6)《安全评价通则》(AQ8001-2007); (7)《安全预评价导则》(AQ8002-2007); (8)《关于开展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安监管协调字〔2004〕56号); (9)《关于督促化工企业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yurixiang1314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