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井底车场第五节斜井井底车场zs.ppt

第七章井底车场第五节斜井井底车场zs.ppt

  1. 1、本文档共3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七章井底车场第五节斜井井底车场zs

第五节 斜井井底车场 一、井底车场形式及斜井与中段的连接形式 1、斜井有轨提升的方式 矿车提升、箕斗提升(大于30°) 、台车等。 斜井矿车提升:单钩、双钩,单车、串车。 2、斜井井底车场的形式 环形车场:用于箕斗或带式输送机提升的大、中型斜井。箕斗提升的下部装载系统与竖井装载系统相似 折返式车场:中、小型矿山(特别是金属矿山)的斜井多用串车提升,串车提升的车场均为折返式。 2、串车提升斜井井筒与车场的连接方式 (1)旁甩方式(甩车道) 由井筒一侧(或两侧)开掘甩车道,经甩车道由斜变平后进入车场。 (2)吊桥方式(吊桥) 从斜井顶板方向出车,经吊桥变平后进入车场。 (3)平车场 当斜井不再延深时,由斜井筒直接过渡到井底车场 3、斜井与中间中段连接形式 斜井与各中段连接形式的比较 4、吊桥分类 4、折返式斜井车场运行线路 (1)甩车道车场线路: 1)左翼运输巷道来车:在调车场线路1调转电机车头,将重车推进主井重车线2,再去主井空车线3拉空车,拉至调车场线路4,调转车头,将空车拉回左翼运输巷道。 2)右翼来车:在调车场调头后将重车推进主井重车线,再去空车线将空车直接拉走。 3)副井调车与主井调车相同。 (2)主斜井双钩提升平车场 左翼来车:在左翼重车调车场支线1调车后,推进重车线2,电机车经绕道4进入空车线3,将空车拉到右翼空车调车场,在调车场支线5进行调头后,拉回左翼运输巷道。 5、串车斜井井底车场的组成 (1)斜井连接部分 用斜井甩车道或吊桥将斜井与车场连接起来,并使矿车由斜变平。一般在变平处进行摘空车挂重车(摘挂钩段)。 (2)储车场 紧接摘挂钩段为储车场,设有空、重车的储车线(上图中2,3)。 (3)调车场 电机车在此处调头,将重车推进重车线,改变拉空车的运行方向。 (4)绕道线路:绕道与各种连接线路。 (5)硐室:井筒附近的各种硐室。 二、斜井甩车场设计 1、甩车场结构组成 平面线路和硐室 平面线路和各种硐室的布置与竖井井底车场没有原则差异。 甩车场(甩车道)结构 甩车道和储车线。 甩车道:指从斜井分岔到落平点(起坡点)的一段线路; 储车场:指起坡点以外的双轨线路。 2、甩车场结构特点: 1)甩车道岔和分车道岔: 位置10处:设甩车道岔(I号道岔),岔向甩车道。 位置9处:设分车道岔(II号道岔),单轨变成双轨。 双轨布置:内侧为提重车线路,外侧为甩空车线路。 2)线路竖曲线、落平点(起坡点)及储车线: 竖曲线:由斜变平的过渡线路;重车线竖曲线75;空车线竖曲线 86; 线路起坡点(落平点):竖曲线的终点(6、5)。 空车储车线:6至III号道岔警冲标(0—0’处)间的线路。 重车储车线:5至III号道岔警冲标间的线路。 3)高低道(储车线采用自溜坡时) 空车在储车线的运行:摘下的空车背向斜井顺坡沿储车线6—0’自动滑行到电机车挂车地点; 重车在储车线上的运行:重车从电机车摘车地点向着斜井沿储车线0-5自溜到挂钩处。 高低道:储车场巷道底板形成高低台道(上图(c)),空车道在高处,重车道在低处; 空重车线最大的高低差:两个起坡点的高差H。 5)储车线中的平曲线 一般在储车线中设有平曲线,来改变线路方向,目的是同运输巷道(或调车场)连接。 2、甩车、提车线路 (1)线路布置方式 双道起坡系统:甩车、提车线路采用不同的线路,此方式常用,特征是设置双道岔; 单轨起坡系统:甩空车线路,提重车线路使用同一线路,只有提升量很小时采用,特征是单道岔设置 。 双道起坡系统的两种线路布置方式: 道岔——曲线——道岔双道起坡系统; 道岔——道岔双道起坡系统; 1)道岔—曲线—道岔双道起坡系统 特点:在道岔之间的斜面上加入曲线段。 优点:甩车道很快岔离斜井,2号道岔设在甩车道上,从而减小了交岔处的长度和跨度,有利维护。 缺点:把钩人员来往于1号道岔和摘挂钩点间,不便操作,安全性差;增加了转角,加大提升钢绳磨损,加大提升牵引角,不利于安全行车。 使用条件:岩石稳固性很差时才采用。 替代方法:在两个道岔之间加入较长的直线段,这种布置对把钩工作不利,但减轻了钢丝绳的磨损。 2) 道岔—道岔双道起坡系统。 ①起坡系统特点:两个道岔在斜平面上直接连接。斜井倾角较大时,在两个道岔之间加一缓和段。 优点:无曲线段,无前者缺点。 缺点:交岔处长度和跨度加大,掘进和维护不便。 ②左图特点: 2

文档评论(0)

yurixiang1314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