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书法之乡”四川省蓬溪县新农村建设见闻.docVIP

“中国书法之乡”四川省蓬溪县新农村建设见闻.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书法之乡”四川省蓬溪县新农村建设见闻

“中国书法之乡”四川省蓬溪县新农村建设见闻 “中国书法之乡”四川省蓬溪县新农村建设见闻 来源:中国文化报 作者:严长 2006-05-24 08:33:28 选择字号: 大 中 小 “孟宗哭竹”教孝台,工部访友客馆记,贾岛吟咏《长江集》,船山诗名流千古……四川省蓬溪县深厚的文化底蕴于此可见一斑。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号角声中,这个以养殖业为主的农业大县,正挖掘区域特色文化,以“书法”为载体,描绘着一幅迷人的文化新图画。 政府组织百名书法家义写春联 写生团画家们在蓬溪现场创作 临街的店铺,各种书体的匾额取代了电脑字、喷绘,占据了显要的位置,透出一股子雅致古朴;一个药店旁,大条桌抵墙而立,上面一摞厚厚的草纸,一位白发老人埋首练习……走在蓬溪县城,这种情形在不经意间就能遇到。即使是县文化局的办公楼,也别具书法之乡的特色。楼门口金字黑匾,上书“文星楼”三字,楼上的办公区域略显局促,但办公楼里“中国书法之乡”书画作品展厅却非常宽敞、明亮,浓浓的墨香、幽幽的古韵扑面而来,这让同行的各地画家(其中不少是文化系统工作者)羡慕不已。4月下旬,记者跟随中国画研究院赴四川巴中写生团来到了四川蓬溪县,亲身感受到了这个“中国书法之乡”的特殊氛围。如今,沐浴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春风,这里的人民正铆足了劲儿,要在“书法”上做足文章,创一片天地。 蓬溪,地处嘉陵江与涪江的分水岭及古巴蜀两国的结合部,民风古雅淳朴,“工诗文、擅书画”之风历代承传,遍布民间山野,极具民族民间文化艺术发展的人文环境和历史土壤。蓬溪民间书风极盛,有着历史渊源和传承脉络。唐代杜甫在此地留下了散文名篇《唐兴客馆记》,宋代王弘善书法,作《宝梵寺碑记》,至今犹存;明代与董其昌齐名的书法家黄辉题匾《梓东邹鲁》,盛赞此地厚重的文化和淳朴的民风;清代民间更是多种匾额,古篆、汉隶、魏碑、行楷诸体皆备。于右任、林森、丰子恺等在此留下墨迹。当代著名书画大家黄宾虹、沙孟海也留下墨宝。 近20年来,在蓬溪深厚的文化土壤中成长出了一批极具实力的“蓬溪书法群体”,并在书坛形成了名噪全国的“蓬溪书法现象”。“蓬溪书法群体”的作品在全国各级各类书法艺术活动中屡获殊荣。2000年5月,蓬溪县被文化部授予“中国民间特色艺术之乡(书法)”称号。 在蓬溪,书法家曾来德的名字几乎是家喻户晓。作为蓬溪人,20世纪70年代,他在蓬溪三凤镇创建了全国第一个乡镇级书法协会,并不断输送青年书法爱好者外出学习进修——这条路20余年来他从未间断过。80年代中期,蓬溪执着于书艺探求的志愿者们认识到个体研习的局限性与群体经验智慧撞击的重要性,于是成立了“蓬溪青年书画社”、“蓬溪县书法协会”,“蓬溪书法群体”由此诞生。“书法群体”经常聚在一起,举办各种笔会、展览会、看稿会及书艺沙龙等交流活动,还时常开展邀请名家讲学,外出游历求学等活动,蓬溪书法终以自己的面目、特别的内涵、独具的风格在全国书坛一领风骚。蓬溪现有中国书法协会会员13名,省书协会员20余名,市县书协会员100余名,民间书法爱好者达5000余名。蓬溪县还是教育部命名的“全国中小学书法教育培训基地”。 走出故土的曾来德一直不忘自己的责任。他立足书法,竭尽所能为发展蓬溪出谋划策。日前,县委、县政府吸取他的建议和意见,最终形成了《蓬溪新农村建设白皮书》就是一个重要成果。在这个白皮书中,蓬溪倚重“书法文化资源”这个最具差异性和开放性的优势,在“十一五”计划中着力夯实“书法之乡”基础,搭建“书法之乡”形象平台,以书法艺术为核心,创建“文化新村”,形成书法文化产业四环节入手。 蓬溪县委书记李安邦告诉记者,这个规划正是建立在县里的实际基础上做成的,希望在把文化融入新农村建设方面做些探索。为避免做得太过,搞花架子,县里决定聘请国内外专家学者组成“中国书法之乡建设专家顾问团”,对“社会主义文化新农村”建设进行具体的指导、把关。比如在建设“文化新村”的过程中,他们注意在新村农户悬挂修身、养性、待人处事、崇尚科学和文明的格言警句书法牌匾和各式书法作品。同时引进开办“文房四宝”传统作坊,开办“民间特色、书法特色艺术品市场”,以实现“书法新村”“文化致富”的目的等等。 如何使得这个白皮书不是个花架子,而实实在在顺应民情、施惠于民?据了解,该县2003年下半年实施的店招牌匾书法化工程给予了很大启示。2003年,蓬溪县委、县政府决定在县城步行街实施店招牌匾书法化工程。店名可由商家自拟,也可请名人代定,蓬溪的书法家为其书写。工程启动后,有些业主开始并不理解,认为是职能部门换着方式搞钱,后经广泛宣传以及上门做工作,商家明白此举确有文化品位,并与蓬溪“五史之乡”的美誉相符,遂纷纷赞同支持。同时,县上出台优惠政策,

文档评论(0)

jgx353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6111134150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