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4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社区常用检验项目及其合理应用原则PPT
5. 酱色黏液(可带脓)便:多见于阿米巴痢疾 6. 稀汁样便:可见于急性肠胃炎,大量时见于伪膜性肠炎及隐孢子虫感染 7. 米泔样便并有大量肠黏膜脱落,见于霍乱、副霍乱等。 8. 扁平带状便:可能因直肠或肛门狭窄所致。 结果报告及意义 1. 虫卵的报告方式:未找到者注明“未找到虫卵”,找到一种报告一种,找到几种报告几种,并在该虫卵后面注明数量若干,以低倍视野计算。 2. 应注意将植物纤维及其细胞与寄生虫、人体细胞相鉴别,并应注意有无肌纤维、结缔组织、弹力纤维、淀粉颗粒、脂肪小滴球等。若大量出现,则提示消化不良或胰腺外分泌功能不全 。 3.细胞中应该注意红细胞、白细胞、嗜酸性粒细胞(直接涂片干后用瑞氏染色)、上皮细胞、巨噬细胞等。见于肠炎、痢疾等。 4. 夏科-雷登结晶:为无色或浅黄色两端尖而透明具有折光性的菱形结晶,大小不一。常见于肠道溃疡,尤以阿米巴感染粪便中最易检出。 过敏性腹泻及钩虫病患者粪便亦常可见到。 血凝四项临床意义 PT可用于DIC诊断。DIC时,由于凝血因子的大量消耗和产生的抗凝因子可使PT延长。但在DIC早期,患者血液处于高凝状态,其PT时间缩短。 外源凝血系统的各凝血因子缺乏如Ⅱ、V、Ⅶ、X和纤维蛋白原先天性缺乏,可导致PT延长。肝脏疾病时,凝血因子合成障碍,PT也可延长。原发性纤溶症,维生素K缺乏症,血循环中有抗凝物质如:口服抗凝剂、肝素和FDP存在以及抗因子Ⅱ .Ⅴ .Ⅶ .Ⅹ的抗体存在等,PT也可延长。 体内凝血亢进,如口服避孕药、血栓性疾病等,PT可缩短。 APTT延长见于: 1.见于VIII、IX和XI、XII因子水平减低,如:血友病A、B;因子VIII减少还见于部分血管性血友病患者。 2. 严重的II、V、X因子和纤维蛋白原缺乏,如:肝脏疾病、阻塞性黄疸、新生儿出血症、吸收不良综合症、口服抗凝剂、应用肝素以及纤维蛋白原缺乏等。 3. 纤溶活性增强,如:继发性、原发性纤溶亢进及循环血液中有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 4. 血循环中有抗凝物质,如:抗因子VIII或IX抗体,狼疮抗凝物质等。 APTT缩短见于: 1. 高凝状态,如:DIC的高凝期,促凝物质入血以及凝血因子的活性增高等。 2. 血栓性疾病,如:心肌梗死、不稳定性心胶痛、脑血管疾病、糖尿病伴血管病变、肺梗死、深静脉血栓形成、妊娠高血压综合症和肾病综合症以及严重的灼伤等。 TT延长见于:肝素增多或类肝素抗凝物质存在。如SLE、肝病、肾病、低(无)纤维蛋白原血症,异常纤维蛋白原血症,FDP增多等。 TT时间缩短:见于血样本有微小凝块或钙离子存在时。 Fg增高见于组织坏死和炎症,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心脏病和脑血管病发病独立的危险因素之一。还见于DM、恶性肿瘤。 Fg减低见于肝功能受损的疾病如肝硬化、DIC等。 出血时间测定临床意义 BT延长:血小板数量异常、功能缺陷;血管性血友病;血管壁结构异常;纤溶亢进症等。 BT缩短:主要见于某些严重的血栓前状态和血栓形成性疾病。 凝血时间测定临床意义 1. CT延长见于:FVIII、FIX减低的血友病甲、乙,FXI 缺乏症;严重的V、X因子和纤维蛋白原缺乏,如:肝脏疾病、阻塞性黄疸、新生儿出血症、吸收不良综合症、口服抗凝剂、应用肝素以及纤维蛋白原缺乏等;vWD;纤溶活性增强;血循环中有抗凝物质。 2 . CT缩短见于:血栓前状态,如:DIC的高凝期;血栓性疾病,如:心肌梗死、不稳定性心胶痛、脑血管疾病、糖尿病伴血管病变、肺梗死、深静脉血栓形成、妊娠高血压综合症和肾病综合症以及高血糖、高血脂等。 便常规临床意义 1.消化道出血。 2.鉴别某些消化道疾病。 3.作为消化道恶性肿瘤检查的初筛试验。 免疫学检验项目 病毒血清学检查:HBV/HCV/HIV… 化学发光: 肿瘤标记物 自身免疫性疾病 :自身抗体 乙肝五项临床意义1 乙肝五项临床意义2 前S1蛋白 前S1蛋白在病毒感染、装配、复制和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反应等方面起有十分重要作用。 1.反映HBV的感染与复制状况的指标 2.预后及药物疗效的判断 3.早期诊断乙型肝炎病毒的感染 乙肝病毒学标志的意义 血清病毒标志物 抗原谱:H BsAg、前S1、前S2和出现后数周才见ALT升高。 HBeAg也可出现在ALT升高之前。在自限性的病程中HBeAg最早消失。 血清转换:抗前S和lgM抗HBc是最早出现的抗体,紧跟ALT高峰;ALT高峰后血清HBe转换,同时前S抗原消失;随之H Ag在12-16周内阴转。 抗体谱:前S蛋白有很强的抗原性,而抗前S抗体保持的时间却可能很短,常跟随Hbs Ag消失。 抗Hbs 可在Hbs Ag消失前后或其后的1-2个月出现,约10%的病人恢复后不出现抗抗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