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内导管相关性感染的防控课件PPT.ppt

血管内导管相关性感染的防控课件PPT.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血管内导管相关性感染的防控课件PPT

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危险因素 因素 风险 导管插入原因 急救 (emergency) 自选 (elective) 导管插入操作者的技术 普通操作者 经过专门培训的操作者 (general) (specialized) 插入部位 腹股 胸部 (femoral) (subclavian) 皮肤消毒剂 70%乙醇,10%碘伏 2%洗必泰 导管根数 多根 单根 导管使用时间 时间越长风险越大 隔离方式 (barrier precautions) Submaximal maximal 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决定性因素 ----导管的材料。聚乙烯和聚氯乙烯制成的导管与特氟纶、硅胶和聚亚胺脂制成的导管更易于病原体的黏附。因此,一些国家出售的大部分导管不再使用聚乙烯和聚氯乙烯。一些材料具有不规则的表面,有利于某些类型的病原体黏附,如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碳酸钙不动杆菌、绿脓肝菌;使用这些材料制成的导管特别容易造成细菌的定植和继发的感染。 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决定性因素 ----感染病原菌的特性与毒力。病原菌的黏附特性是导管相关性感染发病的重要机理。如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通常黏附在导管表面宿主的蛋白上。另外,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的某些菌株可以产生一种细胞外的多聚糖黏液,这种黏液可以通过帮助细菌抵抗宿主的防御机制(作为一种屏障防止被白细胞吞噬和杀灭)和降低对抗生素的敏感性(在抗生素接触到细菌细胞壁前把抗生素包围起来)来增强细菌的致病性。 感染来源 Canada Communicable Disease Report – Supplement Volume: 23S8, December 1997 常见的感染来源: 病原微生物沿导管外表侵入:多发生于早期(7天) 腔内定植引起的Hub 污染:多发生于10天 不常见的感染来源: 病原微生物由血液从其它感染部位带来的 污染的输入液 导管相关感染的发病机理 插管部位周围皮肤细菌移位生长 大多数CVC的感染是皮肤定植菌迁移所致。 细菌来自皮肤穿刺处周围,因穿刺道毛细血管作用使细菌具有向体内渗入趋势,静电作用将细菌吸附在导管外壁。 据报道,插管后7-9天内就可以有细菌移位生长。 导管相关感染的发病机理 血栓形成 导管植入后,体表创面被血浆组织蛋白包裹,纤维蛋白在导管内壁沉积,细菌可粘附其上,并迅速形成生物膜包裹,免受机体吞噬,形成血栓,发展为细菌移位生长和感染。 细菌经血流种植(内源性感染) 细菌来自体内其他部位的感染灶,细菌可经血流种植在管尖形成的纤维套中而导致感染。 导管相关性感染常见病原体 医院导管相关性感染常见病原体随着时间的推移在不断发生着变化。 在美国1986-1989年间,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是血液感染中检出最为频繁的细菌,分别占全部检出细菌的27%和16%。 导管相关性感染常见病原体 1992-1999年间的数据库显示,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和肠球菌是医院获得性血液感染中分离出最多的细菌。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从ICU分离出的所有金葡中50%对苯唑西林耐药;肠球菌对万古霉素的耐药率,从1989年的0.5%增加到1999年的25.9%。 导管相关性感染常见病原体 念珠菌随着抗真菌药的普遍使用越来越多,从病人血液中分离出的白色念珠菌中10%对氟康唑耐药。 革兰氏阴性菌在所有导管相关性血液感染中占14--19%。ICU中分离出的致病菌中产ESBL的肠杆菌的比例在逐渐增加,特别是肺炎克雷伯杆菌。 医院血液感染中分离出的病原体 病原体 1986-1989 1992-1999 (%) (%) 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 27 37 金黄色葡萄球菌 16 13 肠球菌 8 13 革兰氏阴性肝菌 19 14 大肠埃希氏菌 6

文档评论(0)

djdjix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