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整体护理体会.docVIP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整体护理体会

精品论文 参考文献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整体护理体会 郭晓玲 吕丽娜   (孟津县人民医院护理部 471100)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 整体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4)22-0273-02   心肌梗死是心肌的缺血性坏死。系在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上,发生冠状动脉供血急剧减少或中断,使相应的心肌严重而持久地急性缺血导致心肌坏死。属冠心病的严重类型。目前,在全球每年1700万死于心血管疾病者中,有一半以上死于急性心肌梗死[1]。本病起病急骤,病情凶险,恢复缓慢且病死率高,不仅对病人躯体组织器官损害严重,而且造成心理上的重大负担。因此对患者实行全面、系统的整体护理显得特别重要,现将急性心肌梗死的整体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我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23例。男75例,女48例,年龄37岁-90岁,平均年龄59.69岁。按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标准,均确诊为急性心肌梗死。   1.2治疗方法与结果:一般治疗(休息、吸氧、监测、抗凝)、解除疼痛、溶栓疗法、对症治疗等。经上述综合治疗及护理,好转出院113例,死亡10例。   2 整体护理措施   2.1疼痛的护理   2.1.1饮食与休息 起病后4-12小时内给予流质饮食,以减轻胃扩张。随后过渡到低胆固醇清淡饮食,提倡少量多餐。发病12小时内绝对卧床休息,限制探视,并告知病人和家属休息可降低心肌耗氧量和交感神经兴奋性,有利于缓解疼痛,以取得合作。   2.1.2给氧 鼻导管给氧,氧流量2-5升/分,以增加心肌氧的供应,减轻缺血引起的疼痛。   2.1.3药物止痛治疗的护理 遵医嘱给予吗啡或哌替啶,注意有无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给予硝酸酯类药物时应随时监测血压的变化,维持收缩压在100mmHg以上。   2.2心理支持 急性心肌梗死时胸痛程度异常剧烈,病人可有濒死感,由此产生恐惧心理。由于心肌梗死使病人活动耐力和自理能力下降,生活上需要照顾;病人入院后住进冠心病监护病房,需面对一系列检查和治疗,加上对预后的担心、对工作与生活的顾虑等,病人易产生焦虑。疼痛发生时应有专人陪伴,允许病人表达内心感受,给予心理支持,鼓励病人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向病人讲明住进冠心监护病房后病情的任何变化都在医护人员的严密监护下并能得到及时的治疗,最终会转危为安,以缓解病人的恐惧心理。简明扼要地解释疾病过程与治疗配合,说明不良情绪会增加心肌耗氧量而不利于病情的控制。医护人员工作应紧张有序,避免忙乱而带给病人不信任感和不安全感。   2.3溶栓治疗的护理 ⑴询问病人是否有脑血管病史、活动性出血和出血倾向、严重而未控制的高血压、近期大手术或外伤史等溶栓禁忌证。⑵溶栓前检查血常规、出凝血时间和血型。⑶迅速建立静脉通路,遵医嘱应用溶栓药物,注意观察有无过敏反应、低血压、出血等不良反应,一旦发生应及时报告医生。⑷溶栓疗效观察:可根据下列指标间接判断溶栓是否成功:胸痛2h内基本消失;心电图ST段于2h内回降﹥50%; 2h内出现再灌注性心律失常等[2]。   2.4康复活动指导   2.4.1根据病人的年龄、病情进展、心肌梗死的面积及有无并发症等评估进行康复训练的适应证[3]。如病人生命体征平稳,无明显疼痛,安静时心率低于100次/分,无严重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和心源性休克时,可进行康复训练。   2.4.2解释合理活动的重要性:向病人讲明活动耐力恢复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既不能操之过急,过早或过度活动,也不能因担心病情而不敢活动。急性期卧床休息可减轻心脏负荷,减少心肌耗氧量,缩小梗死范围,有利于心功能的恢复;病情稳定后应逐渐增加活动量,可促进侧枝循环的形成,提高活动耐力,防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便秘、肺部感染等并发症。2.4.3制定个体化运动处方:急性期24h内绝对卧床休息,若病情稳定无并发症,24h后可允许坐床边椅。指导病人进行腹式呼吸、关节被动与主动运动,协助病人洗漱、进餐,在病人活动耐力范围内,鼓励病人自理部分生活活动,以增加病人的自我价值感,逐渐过渡到床边活动。心肌梗死后第5-7天后可病室内行走、室外走廊散步、做医疗体操,在帮助下入厕、洗澡、试着上下楼梯等。若有并发症,则应适当延长卧床时间。   2.5便秘的预防 合理饮食,及时增加富含纤维素的食物如水果、蔬菜的摄入;适当腹部按摩(按顺时针方向)以促进肠蠕动。无腹泻的情况下常规应用缓泻剂,以防止便秘时用力排便导致病情加重。   2.6潜在并发症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监测及预防 急性期严密心电监测,及时发现心率及心律的变化,在心肌梗

文档评论(0)

xyz11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