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情感性精神障碍患者自杀原因的分析和护理
精品论文 参考文献
情感性精神障碍患者自杀原因的分析和护理
任勤霞(河南省洛阳市精神卫生中心 471013)
【中图分类号】R473.7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2)2-0332-02
【摘要】目的 分析情感性精神障碍患者自杀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方法 对56例有自杀行为的情感性精神障碍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自杀未遂54例,自杀死亡2例。结论 经常分析情感性精神障碍患者自杀的原因,及时加强护理,可减少情感性精神障碍患者的自杀行为。
【关键词】情感性精神障碍患者 自杀行为 护理
情感性精神障碍患者抑郁发作时自杀行为是较常见的,在一般人群中约有1%的人死于自杀,其中94%的人有精神病史,尤以抑郁症和精神分裂症最多[1],情感性精神障碍患者抑郁发作时也很常见。洛阳市精神卫生中心在2006年1月-2010年10月收治了56例情感性精神障碍自杀患者,现将原因分析和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56例患者中,男26例,女30例;最大年龄70岁,最小年龄14岁,平均(38.3plusmn;4.6)岁;病程平均为2plusmn;1.2年。职业:干部15例,工人20例,农民18例,其他3例。文化程度:大专6例,高中9例,初中11例,小学23例,文盲7例。婚姻状况:已婚30例,未婚11例,离异15例。自杀原因:受精神症状支配5例,其中焦虑抑郁28例,自责自罪5例,对疾病缺乏信心7例,家庭问题1例,工作问题1例,人际关系问题9例。自杀前驱表现:有言语表达者40例;有行为表达者如“写遗书”、“写告别信”等11例;突然出现自控能力差,有冲动伤人、骂人行为5例。自杀方式:服药5例,自缢15例,绝食18例,跳楼3例,触电3例,吞食异物12例。自杀时间:12:00~14:00 10例,14:00~24:00 8例,24:00~8:00 46例。自杀结果:自杀未遂的54例,自杀死亡2例。
2 原因分析
2.1疾病因素:情感性精神障碍患者,大多因情绪低落,悲观绝望,心中极度痛苦而自杀,也有部分患者感到极度恐惧,没有安全感,走投无路而自杀。伴有强迫症或主观失眠的患者,感到焦虑,坐立不安,无法摆脱而自杀。有研究表明[2],有自杀倾向的人中,中枢神经系统代谢产物的含量变化,特别是儿茶酚胺和吲哚胺的含量在脑脊液是下降的。
2.2生活因素:恢复期患者,对情感性精神障碍缺乏正确认识,觉得自己有病,学习、事业和经济遭到重大损失,生活上缺乏目标,感觉生活单调,无挑战性,孤立无援,不知如何面对和处理这些问题,为了逃避这些痛苦而选择自杀。而对疾病有一定认识的患者,认为自己有了情感性精神障碍别人瞧不起,又需要长期服药,对疾病的治疗无信心,同时难以忍受药物副反应等而选择自杀,以求解脱。
另外家属对情感性精神障碍知识缺乏,认为家里有一个情感性精神障碍患者是一个包袱,对患者不闻不问,容易造成患者心理压抑,产生被遗弃感而出现自杀行为。加之社会上仍有歧视情感性精神障碍患者现象,瞧不起患者,看见患者避而远之,更谈不上关心和关怀,患者感觉被社会抛弃,难以在社会上立足而采取自杀解脱自己。
2.3医源性因素:某些医生缺乏临床经验,用药不规范,急于求成,在治疗过程中,加药过快或药量过大,又没有及时采取监控措施,使患者一时难以接受这种负担过重的药物反应,而产生轻生的念头;有的护士缺乏经验,对病情不够了解,未及时观察到患者的病情变化,使患者有机可乘。
3 护理措施
3.1症状护理:自杀行为由精神症状支配引起的,对这类患者做好症状护理。根据不同症状修订护理计划,及时加强治疗,并保证服药入胃,尽快控制病情非常重要。另外还要经常深入地接触患者,多与他们交谈,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了解患者的内心活动,及时发现自杀念头。对重点患者严格交接班,做到心中有数,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发现有自杀念头及时采取措施。精神患者自杀前有言语表达和行为表达或是症状突然加重等前驱表现。因此,护理人员要善于识别自杀患者的症状特征,一旦发现自杀行为的前期表现,应仔细地记录在护理文书上,并及时与有关医生、护士沟通,及时采取治疗、护理措施或指定专人护理,阻止自杀行为的发生。
3.2安全管理:患者在疾病的发展期及疾病的早期与好转期,易出现自杀观念与行为。他们往往事先计划周密,行动隐蔽,甚至伪装病情好转以逃避医务人员与家属的注意,并采取各种方法,以达到自杀的目的,因此要安置患者住在护理人员易观察的大房间。再次,根据患者自杀发生时间、地点、用物的特点,采取不定期的巡视查房的方法,注意患者睡眠情况,巡视时,发现异常及时处理,报告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MOOC】《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北京科技大学)中国大学MOOC慕课答案.docx VIP
- 国际象棋的课程教案.docx VIP
- 器械科制度汇编.pdf
- 2025年新人教版7年级英语上册全册教学课件.pptx
- 第七章 集装箱码头船舶配积载业务.ppt VIP
- 风中奇缘-中英文台词打印版.doc VIP
- 《机电概念设计基础》课件——运动副.pptx VIP
- 股市主力操盘盘 口摩斯密码(原创内容,侵权必究).pptx
- 孙子兵法中的思维智慧 智慧树网课章节测试答案 .docx VIP
- 二 《“友邦惊诧”论》(教学设计)-【中职专用】高二语文同步精品课堂(高教版2024·拓展模块上册).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