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慢性咽炎的中医辨证治疗分析
精品论文 参考文献
慢性咽炎的中医辨证治疗分析
鸡东县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158200
摘要:目的:探讨中医治疗慢性咽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对80例慢性咽炎患者采用中医中药进行辨证用药治疗,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结果:痊愈49例、显效25例、无效6例。结论:中医根据患者具体病情进行辨证治疗慢性咽炎,临床效果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慢性咽炎;中医;辨证治疗
慢性咽炎为咽部黏膜、黏膜下及其淋巴组织的慢性炎症。弥漫性炎症常为上呼吸道慢性炎症的一部分,而局限性炎症则多为咽淋巴组织的炎症。本病极为常见,多见于成年人。病程长、症状易反复发作,往往给人们不易治愈的印象[1]。临床治疗方法很多,单采用西医西药治疗时很多患者效果不很理想,远期疗效也不如中医药。我科于2013年5月~2014年10月用中药治疗80例慢性咽炎患者,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具体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80例慢性咽炎患者均为我院门诊患者,男58例,女22例;年龄29~78岁,平均42.5岁;病程6个月~8年。
1.2诊断标准 所有病例均符合卫生部药政局2002年制定的《新药(中药)治疗慢性咽炎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之诊断标准[2],患者咽部不适感、干痒、干咳,尤以上课后表现明显;检查可见不同程度咽黏膜弥漫性充血增厚,有些严重者咽后壁淋巴滤泡可有不同程度增生。
1.3治疗方法(1)阴虚火旺:养阴生津利咽。方剂:沙参10克,麦冬12克,生地20克,丹皮10克,贝母9克,白芍10克,薄荷6克,绿萼梅6克,甘草6克。加减:咽干甚者加石斛、百合;口因后壁有粘稠分泌物附着加天花粉、芦根、杞子;咳嗽加前胡、枇杷叶、杏仁、玄参;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2)肝邪痰阻:疏肝理气化痰。方剂:柴胡9克,枳壳9克,甘松9克,绿萼梅6克,白芍9克,薄荷6克,桔梗4.5克,射干4.5克,甘草6克。加减:咳嗽痰多加紫菀、浙贝、瓜蒌皮;咽部充血胀痛甚加赤芍、牛膝;暧气干呕加旋复花、代赭石、神曲、鸡内金。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3)气滞血瘀:活血化瘀利咽。方剂:当归12克,生地12克,桃仁15克,穿山甲9克,赤芍12克,丹皮10克,僵蚕9克,川芎10克,桔梗6克,柴胡6克。加减:咽喉灼痛加银花、玄参;大便秘结加大黄、全瓜蒌;咽壁暗红,侧束肥厚,加三棱、莪术;咽干渴加茅根、芦根、玄参。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
1.4 疗效评定标准 参照1992年全国咽喉科会议关于治疗慢性咽炎的疗效判定标准。痊愈:临床主要症状如咽喉不适、异物感、干燥痒痛消失,检查见咽部红肿消退,增生淋巴滤泡缩小,随访1个月以上未复发者;显效:上述症状及体征明显好转;无效:临床症状及体征无显著改善,患者自觉疗效不明显。
2结果 80例患者中痊愈49例、显效25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92.5%。
3讨论
慢性咽炎是临床上的常见病、多发病,并被公认是一种病程长,症状顽固,不易治愈的疾病,且近年来发病有上升趋势。祖国医学认为慢性咽炎属“虚火喉痹”范畴[3],阴虚火旺,虚火上扰,以致咽喉失养”而发病[4]。喉痹一词,始见于《内经》,如《素问bull;阴阳别论》说:“一阴一阳结,谓之喉痹。”但未载明病状。《内经》论述“喉痹”病因病理及其针灸治疗的原文计有十五条,同时还论述了可能与慢性咽炎有关的嗌肿、嗌痛、咽干、咽燥等病症。慢性咽炎的病因与感受邪毒、五志过极、先天禀赋不足等有关。病机则可归纳为阴虚火旺、肝郁痰阻、气滞血瘀三方面。辨证:⑴阴虚火旺 咽干不舒,微痒微痛,咽部有异物感,恶心,干呕,咯痰不爽,口干善饮,大便干结。局部检查:咽部粘膜充血暗红,干涩少液,小血管扩张网布,咽后壁淋巴滤泡散在性增生。苔少或光剥,舌质红,脉细数;⑵痰阻 咽部干燥隐痛,终日不舒,咽中梗梗不利,似有异物,颈部作胀,胸胁闷痛,痰液多而粘稠,恶心,情志不舒则加重。局部检查:咽壁滤泡增生呈颗粒状,高突成片。苔薄腻,脉弦滑;⑶气滞血瘀 咽部干痛或刺痛,干燥灼热,喉间梗塞感,但饮食吞咽如常。局部检查:咽后壁淋巴滤泡肿胀,咽侧束肥厚,呈暗红色或淡红色。舌质紫暗或舌边有瘀点,脉沉涩。
西医在治疗慢性咽炎方面,主要是采用抗生素、激素的雾化吸入治疗和局部涂用碘甘油,激光或微波烧灼咽部淋巴滤泡等方法,临床疗效并不理想。中医从整体出发,通过辨证,得出慢性咽炎大多属于阴虚类型,在论治方面,则采用养阴生津利咽、疏肝理气化痰、活血化瘀利咽的方法,临床取得理想的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