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藻类一红虫:藻类‘j灏毒索在阶式gi物膜反应器中的去除特性
藻类与藻悫素在阶式生物膜反应器中的去除特性*
吕锡武朱光灿
东南大学环境工程系南京210096
摘 要:本文考察了阶式生物膜反应器(TSBR)连续运行时对藻类及微囊藻毒素(Mc)的去除效果。水华
暴发期间,优势藻种由硅藻和隐藻转变为蓝藻和隐藻,微囊藻占蓝藻生物量的98%以上。水体中MC是由微
类与EMC主要在阶二中去除。非藻华期间,藻类平均去除率91.6%,主要在阶一中去除,EMC平均去除率为
富营养化原水的预处理。
关键词:富营养化藻类藻毒素阶式生物膜反应器水处理
富营养化水体中的藻类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形 的预处理,在水力停留时间(HRT)为2h时,可有效
成水华,使水质恶化,水处理难度加大,制水成本
增加。形成水华的藻类多数具有毒性,研究表明世
界各地25%。70%的蓝藻水华可产生毒素”1。动物
吲。本文继续考察了TSBR连续运行时,对富营养
或人类饮用了含藻毒素的水后,会出现多种病症,
化水中藻类与3种微囊藻毒素的处理效果。
甚至死亡闭。藻毒素的危害引起了全球关注,许多
1实验材料与方法
国家建立了饮用水微囊藻毒素限制标准,其最高允
1.1实验用水
许含量为1¨g/L翻,我国在2001年的《生活饮用水 实验用水取自中科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
水质卫生规范》中规定微囊藻毒素.LR最高浓度为 太湖湖泊生态系统研究站生态实验区。实验期间
1斗g/L。目前,水体中藻类控制及有效的藻毒素水
处理技术成为国内外的研究热点。
CODM。为5.0—8.0mg/L,藻密度108—109个,L。
前期研究结果表明,三阶生物膜反应器
1.2实验方法与装置
Biofilm
(Three.stepReactor,简称TSBR)的流态
TSBR由3个有机玻璃柱串联组成,每柱有效
接近于推流,对富营养化水中藻类与藻毒素的处理
容积4.47L,内装纤维软性填料。湖水由泵送至水
效果优于单阶反应器Ⅲ。TSBR用于富营养化原水
箱,液位控制器控制泵的启停,水箱水由恒流泵送
至各反应器。反应器HRT为2h,各反应柱溶解氧为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tJ—j计划)资助项目(2002.AA601130)、国
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 4—8
mg/L。TSBR运行期间,不定期取样分析。
.501.
r女凳一红虫:燕党‘o,《毒素在阶』¨物睦iz.ft器中的上东特什
}丽}丽
蝴浏哟
图1三阶生物膜反应器装置闺
1£☆气2蠕动采3气*^量计4有机垃
日枉{自装嗔##微孔曝气*J
1 3 Mc分折方法
图2{日藻类在各阶中的士除
高散液州色1*法(HPLc)测定细胞外10盘微囊
壤毒者rRRYRLRf分别筒静EMCRR
R
EMCYREMCLRTMCRTMCYR和
TMCLR),总Mc(简称TMC)‘_胞外Mc(简称
EMc)之差为胞山Mc(简称IMC,3种iMC‘L刖簿称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苏教版高中化学教材《必修1》中各栏目的分析研讨.pdf
- 薪酬管理中公平感的计量模型研究.pdf
- 苏教版高中语文教科书必修作业系统的特点及教学策略研讨.pdf
- 薪酬结构对经理管理防御影响的实证研讨.pdf
- 薪酬契约与RPE的隐性使用——基于中国A股市场的实证研讨.pdf
- Lateral Crus Graft with Autologous Rib Cartilage for Cleft Lip Nostril Asymmetry: A Report of 35 Cases.pdf
- CJM250型立式冲击磨制备大针状比微细粉的研究.pdf
- 薪火相传生生不息——何丰仪谈培养粤曲新星研究.pdf
- La掺杂对PdrAl2O3催化膜热稳定性的改性.pdf
- CK评述与临床应用.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