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方丕华 J波综合征20100410
J波与J波综合征
中国医学科学院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
心血管病研究所 阜外心血管病医院
方丕华
一、定 义
J点:指QRS 波群终末与ST 段起始交界处的连接点(Join)
J波: 指J点抬高振幅≥0.1mV,时限≥20ms,与抬高的ST段融
为一体,形态呈圆顶状或驼峰状的心电图波.
标志着心室除极的结束,复极开始
1953年由Osborn首先描述, 故又称Osborn 波
定 义
2004年,严干新等提出“J波综合征”的概念。
将心电图上具有J波特征的临床症候群,统称为J波综合征,包括:
Brugada综合征
特发性心室颤动
早期复极综合征
Yan G.X., Yao Q.H., Wang DQ and Cui C.C. Chin J Cardiac Arrhyth 2004;8(6): 360-365
二、研 究 历 史(1)
1938年, Tomashewski报道了低温患者心电图QRS波和ST段之间存在一个“驼峰状波”。
1953年, Osborn 在观察低温对犬的心肺功能影响时, 注意到并描述了这个波。
1984年, Sridharan报道在血钙浓度升高的患者, 其心电图表现出典型的J波。
1992年, Brugada [1]兄弟首先描述了8例由于致命性快速心律失常(室速或室颤)发作导致反复晕厥及猝死的特点:无显著的心脏结构改变,但心电图V1~V3导联J点及ST段抬高,似为“右束支传导阻滞 ”图形。
[1]Brugada P, Brugada J. J Am Coll Cardiol. 1992 Nov 15;20(6):1391-1396.
二、研 究 历 史(2)
1996年,美籍华裔学者严干新等研究了J 波形成的机制,并首先将Brugada描述的征候群命名为“Brugada综合征”。
J波发生率为 7.26%,
男性显著高于女性
(10.52 %vs. 1.89%, p0.01)
下壁导联显著高于右胸及左胸导联
(p0.05),且于年龄相关
2008年武汉大学研究
N=1817例体检健康人
标准:0.05mv,持续30ms
定 义
三、J 波 发 生 率
J波发生率: 在正常心电图中约 2.5% ~18.2%
多见于早期复极综合征
Kui C, Congxin H, Xi W, et al. [J] Arch Med Res. 2008 ;39(2):232-235.
进而推测:
心外膜细胞动作电位上的“切迹”会在心室复极
早期(即在QRS 波后) 产生一个跨壁的电压差,
这个电压差在心电图上可表现为J 波。
四、J波产生的机制
Litovsky SH, Antzelevitch C. Circ Res. 1988 Jan;62(1):116-126.
复极差异的细胞学基础:
心内、外膜细胞间这种差别是由于心外膜细胞上存在较大的瞬时外向钾电流所致 ( transient outwardpotassium current , Ito )
心电图表现:
由于正常的心室电激动是由心内膜→心外膜, 因此认为心外膜细胞的切迹可能在时限上与心电图上的J 波相对应.
四、J波产生的电生理机制
[1]Gan-Xin Yan,; Antzelevitch C. Circulation. 1996;93:372-379 .
心肌内外膜之间复极差异:
心外膜Ito较大,动作电位产生切迹
而心内膜的Ito较小,缺乏“切迹”。
J波产生的电生理机制:
心室肌内外膜之间动作电位
的差异会造成心室复极早期
跨室壁电位差,心电图上表
现为J点抬高或J波
五、J波的电生理特征
J波电生理特征:
1) 受心率及自主神经功能状态影响
心率缓慢或迷走神经增强时, J波变大;
心率加快或交感神经增强时, J波变小,
2) 低温时显著
3)高钙血症、脑外伤或蛛网膜下腔出血时,
J波明显增宽、增高
原理:当温度降低时, Ito减小不如
Na+和Ca2+ 显著,J波变大
原理: 心率加快使Ito从失活状态恢复慢,Ito减小,J波变小
六、ST段抬高机制
ST段抬高是J波综合征的又一心电图特征
其机制为:由Ito介导的心外膜动作电位穹隆部(dome)的减少或丢失
心外膜动作电位穹隆部的减小或丢失是早复极综合征、原发性室颤、和Brugada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2023年5月23日福建省福安市教师县乡选调《教育综合知识》真题试卷及标准答案【有解析】_2969.doc VIP
- 春江花月夜(说课课件).ppt VIP
- 2025年湖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单招职业技能测试题库带答案.docx VIP
- 自考00814中国古代文论选读(河北)考前密押120题及答案含解析.docx VIP
- 结婚2周年纪念日感言PPT.pptx VIP
- 《旧唐书·郭孝恪传》原文及翻译译文 .docx VIP
- 2023年2月13日福建省邵武市乡村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综合知识》真题试卷及标准答案【有解析】_2053.doc VIP
- 直流系统考试题.pdf VIP
- 高考英语任务型阅读高频词汇.docx VIP
- 小学四年级英语阅读理解20篇(附答案).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