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诊断学:发热修改:59
(六)不规则热: 1.定义:发热的体温曲线无一定规律。 2.图形: 3.见于: 肿瘤、结核、风湿热、流感、支气管炎等。 发热的体征: ◇寒战 ◇口干 ◇ 出汗 ◇皮温升高 ◇结膜充血 ◇心动过速 ◇皮疹等: 手足口病 肠道病毒71型 六.发热的伴随症状 (一)寒战 机理:由于皮肤散热减少刺激皮肤的冷觉感受器并传至中枢引起畏寒。 ◆大叶性肺炎 ◆败血症 ◆急性胆囊炎 ◆急性肾盂肾炎 ◆流脑 ◆疟疾 ◆钩体病 (二)结膜充血 ◆麻疹 ◆流行性出血热 ◆钩体病 (三)单纯疱疹 ◆流脑 ◆流感 ◆大叶性肺炎 ◆间日疟 (四)淋巴结肿大 ◆丝虫病 ◆白血病 ◆淋巴瘤 ◆传单 ◆淋巴结核 (五)肝脾肿大 ◆病毒性肝炎 ◆胆道感染 ◆疟疾 ◆急性血吸虫病 (六)出血 ◆流出 ◆败血症 ◆急性白血病 (七)关节痛 ◆猩红热 ◆痛风 ◆败血症 ◆风湿热 (八)伴有皮疹: 1.麻疹 2.伤寒 3.猩红热 4.流行性出血热 5.流脑 6.过敏 7.带状疱疹等 (九)昏迷 1.先发热后昏迷 ◆乙脑 ◆流脑 ◆中毒性菌痢 ◆中暑 2.先昏迷后发热 ◆脑出血 ◆巴比妥类药物中毒 七.问诊要点 1.起病时间、季节、起病的缓急、病程、发热高低、间歇性或持续性、诱因。 2.有无畏寒、寒战、大汗或盗汗。 * 诊断学 第一节 发热 主讲 周毅 课时安排:2节 教学课型:理论课 教学目的要求: 掌握:发热定义及六种热型的特点及 其临床意义 熟悉:伴随症状 了解:发病机制、问诊要点 教学重点与教学难点 ◎重点:六种热型的定义和临床意义 ◎难点:六种热型的区别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 第一节 发热 P16 一.发热的定义 当机体在致热源作用下或各种原因引起体温调节中枢的功能障碍时,体温升高超出正常 范围,称为发热(fever)。 二、发热的发生机制 在正常情况下 人体的产热和散热保持着动态平衡 各种原因导致产热增加或散热减少 发热 (一)致热源性发热 1.外源性致热源: (1)各种病原微生物 ◆细菌及其毒素 ◆病毒: HIV 流感病毒 麻疹病毒 柯萨奇病毒 ◆真菌 ◆钩端螺旋体 外源性致热通过激活血液中的N、E、M 产生并释放内源性致热源 发 热 2.内源性致热源:又称白细胞致热源 ◆通过血-脑脊液屏障直接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的体温调定点: ◇代谢增加,产热增多 ◇骨胳肌阵缩(寒战),产热增多 ◆作用于交感神经,使皮肤血管及竖毛肌收缩,停止排汗,散热减少。 (1)白细胞介素-1(IL-1): 主要的内源性致热源 由巨噬细胞、单核细胞合成并释放, 直接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引起发热。 (2)肿瘤坏死因子(TNF): ◇由巨噬细胞产生,可由内毒素诱导产生。 ◇TNF可直接使用于体温调节中枢引起发热; ◇也可以激活单核细胞产生IL-1而引起发热。 (3)干扰素: 病毒等因素刺激机体后 淋巴细胞或成纤维细胞等产生的低分子量糖蛋白 刺激下丘脑释放前列腺素E2(PGE2)引起发热。 (4)其他: 白细胞介素-6、巨噬细胞炎症蛋白-1 (二)非致热源性发热 1.体温调节中枢直接受损: 各种颅脑外伤出血、急性脑血管意外、炎症 2.引起产热过多的疾病: 癫痫持续状态、甲亢腺功能亢进症等。 3.引起散热减少的疾病: 广泛性皮肤病、心力衰竭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