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十讲 媒体与司法
媒体与司法 卢家银 motivewater@ 问题: 媒体和法院有何关系? 媒体和法院的争议何在? 媒体曝广东县委特批法院院长智障儿子进法院/video/1761980.htm 法院看风水? 媒体报道/opinion/china/200705/16c6961a-bc77-4b7f-8378-5fa8d4fa0618.shtml 乌干达爆炸案嫌疑人受审法院颁布媒体封杀令 /v_show/id_XMTk4ODkwMjI0.html “法官边打手机边审案 媒体曝光后被停职” /video/68287.htm 一、什么是媒介审判? “媒介审判”(trial by media),又称“新闻审判”,原初是西方新闻传播法中的一个概念,意指新闻报道超越法律规定,干预、影响审判独立和公正的现象,一些国家通过法律或者新闻职业道德规范来禁止和防范这类行为(李瞻,1992:385-390)。 新闻审判是指媒体在报道一个尚未进入司法程序或正在审判中的“未决”程序中的案件时,已经利用报道、分析、评论的方式,令读者产生“先入为主”的印象,形成“未审先判”(陈新民,2001:176)。 一般认为,在法制日益走向健全的条件下,“新闻审判”是违反法律的行为。 (一)美国的媒介审判 案例:谢泼德诉马克斯韦尔案(Shepard v. Maxwell case) 1966, -- Sam Sheppard was convicted of murder in 1954 after his wife was found stabbed to death in their home. He claimed a third person committed the crime, that he had fought with the person and had been knocked out, but no one believed him. Before the trial, newspaper headlines screamed: Why isnt Sam Sheppard in Jail? During a coroners five day inquest, a magistrate dismissed Sheppards defense attorney and grilled him in front of a live audience. During the trial, the media took over the courtroom. Sheppard could not whisper in his defense counsels ear without being overheard. The courtroom had become a media circus. (二)中国的媒介审判 魏永征(2006:133)指出: 在我国,在新闻媒介被当做阶级斗争工具或专政工具的年代,新闻媒介可以凌驾于司法之上,直接宣布他人罪名,实行“专政”。“新闻审判”可谓登峰造极。 他认为,今天在法制新闻中之所以还出现这类现象或倾向,固然可能是受“阶级斗争为纲”的残余影响,但更多的是由于对新闻的监督功能的理解和操作不当。 二、报道限制 三、藐视法庭:达摩克利斯之剑 藐视法庭罪是指干扰浡的正常运作,影响司法公正且情节严重触犯有关法律的行为,包括在法院辱骂法官、未经允许在法庭记录、录音、录像或者照相。 藐视法庭的行为可以分为直接藐视行为与间接藐视行为:直接藐视行为是在法庭内或靠近法庭的不端行为;在大陪审团审理案件的过程中拒绝作证的行为是间接藐视。 四、记者拒证 记者拒证权是指在司法活动中,新闻记者拒绝作证提供消息来源的权利。其保护对象不涉及提供者而只针对记者。记者拒证权的目的是为了保护信息来源,而不是信息本身。 两种意见:支持与反对。支持者认为记者的拒证权有宪法依据,即确保新闻的自由流通。反对者强调,保守消息来源只是记者的职业道德,而不是法律,不能把道德义务转化为法律上的特权或义务的豁免。公正审判的利益大于新闻自由的利益。 基本思路 1. 坚持罪刑法定和无罪推定的原则 2. 平衡报道(即坚持平等和公正原则),变“一面提示”为“两面提示”,给予各方同等的机会 3. 对公开审理的案件做全程报道和评论 4. 避免泛道德化和情绪化 Further reading 贺卫方:《传媒与司法三题 》,《法学研究》,1998年第6期。 宋素红、罗斌:《两大法系媒体与司法关系比较 》,《国际新闻界》,2005年第5期。 贺卫方:《对电视直播庭审过程的异议》, 《中国律师》,1998年第9期。 思考 如何实现新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