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大厂超大型锡矿的形成条件与成矿模式.docxVIP

广西大厂超大型锡矿的形成条件与成矿模式.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广西大厂超大型锡矿的形成条件与成矿模式

广西大厂超大型锡矿的形成条件与成矿模式何海洲(广西地质勘查总院,南宁530031)摘要:超大型矿床的形成条件有其特殊性。大厂超大型锡矿产出于南丹—昆仑关基底性深大断裂带上,经过多旋回构造-岩浆活动使矿质继承叠加,最后聚积于燕山晚期的岩浆热液中。大厂超大型锡矿床是各种成矿因素良好匹配,并经长时期的多重富集综合作用的结果。关键词:大厂锡矿床;超大型矿床;形成条件;成矿模式;广西中图分类号:P611;P618.4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21412(2008)0320187204期为石英-锡石-电气石组合(343℃);中期为锡石-铁闪锌矿-磁黄铁矿-黄铁矿-脆硫锑铅矿-毒砂-方解石组合(274℃);晚期为锡石-脆硫锑铅矿-方解石-黄铁矿和方铅矿-辉锑锡铅矿-辉锑矿-黄铁矿-方解石两个组合(240℃)。0引言大厂是继云南个旧超大型锡矿之后探明的又一处世界级规模的锡矿床,过去40年国内外地质学者进行了大量研究,提出了各种观点。本文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通过成矿控制因素最佳组合及成矿演化的分析,试图阐明大厂超大型锡矿的形成条件。超大型矿床的形成是各种成矿因素优化组合的结果,成矿需要长时期的多重富集作用。2成矿地质条件2.1丰富的矿质来源矿产空间分布的不均匀性和趋群性是成矿的重要特点,大量的研究认为矿质从根本上主要来源于地幔,来源于地球早期的壳-幔分离作用。75%~85%的大陆地壳物质在太古宙就从地幔析出(Dew2ey和Windley,1981;李曙光等,1990),在后期的地质演化过程中,地壳活动的主要方式是对先存地壳的各种改造作用(陆松年,1997)。因此,只有那些具有大规模W,Sn高丰度初始地壳的地区才有可能形成超大型矿床。大厂地处我国华南W,Sn高背景区(或地球化学省),具有形成超大型矿床的物质基础。从地层地球化学剖面可知,地层中Sn的丰度有规律地相对富集。即每次构造-岩浆活动后的沉积建造Sn的丰度普遍偏高(≥3×10-6),如五台运动后的四堡群、雪峰运动后的寒武系、加里东运动后的泥盆系、海西运动后的三叠系,但并未富集成所谓的“矿源层”[2]。从泥盆纪开始到二叠纪丹池地区一直是台沟环境,在还原性沉积环境中,亲硫元素如Fe,1矿床地质概述大厂锡矿床位于江南古陆南西部的丹池锡-多金属成矿带中段[1]。矿区主构造为NNW向复式褶皱,断裂主要由NNW向逆断层及NE向横向断裂组成。地表出露有花岗斑岩(γπ3)脉、玢岩脉,深部5为黑云母花岗岩(γ3)隐伏岩体。接触带顶部为夕卡5岩锌铜矿床及钨、锑脉状矿体,岩体外缘为锡石硫化物矿床,再外为汞矿床,呈现分带性。岩体西侧大厂背斜为主要锡矿床产出部位,其矿物组成复杂,形态多样,规模巨大。东侧矿体则规模较小,矿物组分相对较简单。矿区地层以泥盆系为主,下、中泥盆统由泥灰岩、页岩夹粉砂岩组成,局部有巨大礁灰岩产出舌状、囊状矿体。矿物组合及成矿温度的变化特征:早收稿日期:2007204218;改回日期:2007207216基金项目:国家重大基础研究“攀登计划”项目(编号A30203B)资助。作者简介:何海洲(19632),男,广西都安人,教授级高级工程师,硕士,1989年毕业于中国地质大学研究生院矿产普查与勘探专业,现从事矿产勘查工作。通信地址:南宁市淡村路九号广西地质勘查总院,邮编:530031,E2mail:gxnnhe@126.com地质找矿论丛2008年188As,Cu,Zn,Pb,Sb,Ag,Ni,Mo,V,S易于相对富集,在碳质岩、硅质岩、泥质岩中浓集系数为1~2之间而略有富集,这些元素如经热驱动活化转移其含量的1/10也可能会有相当可观的数量参与成矿溶液中去。但是Sn,W,Bi等元素如按上述比例仍难以达到超大型矿床所需,更何况仅少部分有效进入矿体。因此,围岩中Sn,W,Bi等元素参与了成矿,但不是主要来源。Sn主要是通过作为运载体的岩浆岩带来,最初来源可以是沉积、变质或岩浆作用初步富集形成的源岩在重熔或上侵过程中,将围岩的Sn活化带入花岗岩岩浆中。因此“,矿源”应该包含深部岩浆岩源及上部被侵蚀的一整套围岩,Sn主要通过源岩重熔、分异、岩浆晚期气液蚀变等方式富集。大厂花岗岩中黑云母约占5%,黑云母的w(Sn)平均为500×10-6,蚀变后的白云母w(Sn)=167×10-6,仅从黑云母的蚀变计算大厂每100km3花岗岩中即可释放出285.7万t的锡,现已查明全矿田探明储量仅百万余吨,而其余大部分逸散,表现为区域矿化异常,矿区内出现的矿床与地球化学晕组合均以花岗岩为中心呈分带规律。表1大厂矿田成矿元素丰度表ElementabundanceofstratainDachangore2fieldwB/10-6Tab1元素WSnMoBiCuPbZnAsSb大厂矿田平均值(215队,1987)大厂区域地层

文档评论(0)

153****959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