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史学与传统文化15
史学与传统文化15
龚自珍尊史之论曰:“史之尊,非其职语言、司谤誉
之谓也,尊其心也。心何如而尊?善人。何者善人?天下山川
形势,人心风气,土所宜,姓所贵,皆知之;国之祖宗之令,
下逮吏胥之所(职)守,皆知之。其于言礼、言兵、言政、言
狱、言掌故、言文体、言人贤否,如其言家事,可谓入矣。又
如何而尊?善出。何者善出?天下山川形势,人心风气,土所
宜,姓所贵,国之祖宗之令,下逮吏胥之所守,皆有联事焉,
皆非所专官。其于言礼、言兵、言政、言狱、言掌故、言文
体、言人贤否,如优人在堂下,号啕舞歌,哀乐万千,堂上观
者,肃然踞坐,眄睐而指点焉,可谓出矣。氏的“善人”
和“善出”之说,正是就古代史学的历史文化功能而言。正因
①王世贞:《纲鉴会纂序》。
②龚自珍:《尊史》,《龚自珍全集》,第页。
龚自珍:《尊史》,《龚自珍全集》,第页。
第 108 页
为“史”是维系文化传演的根基,是一切学术的总汇,故而,
他认为“灭人之国,必先去其史;隳人之枋,败人之纲纪,必
先去其史;绝人之材,湮塞人之教,必先去其史;夷人之祖
宗,必先去其史” 。
正是在这种尊史和尚史的观念浸淫之下,中国史学从很早
的时代起便形成了“完美主义”的传统。就史学与文化承继
关系而言,这一传统的意义大致有如下数端。
其一,在“完美主义”的史学传统之下,中国古代史家在
知识结构上明显地具有贵通博而轻专守的倾向。广博的知识学
养和贯通的历史识见,使得传统史家大都具有上知天文、下通
地理、旁及诸多学术门类的综合性人才,从而保证了他们总结
历史时期学术文化遗产的全面性和丰富性。史学是一门概括和
总结人类过往经历的综合性学问,举凡与人类过往经历有关的
各种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和生活等活动,都是历史研究中
不可或缺的内容。这就要求从事历史研究的史家或史官,必须
具备广博的知识、开阔的视野和高远的识见。在“完美主义”
史学观念的浸淫之下,中国史家长期以来一直执著于“通识”
的传统。被誉为中国传统史学开山鼻祖的孔子,就是一位“博
于诗书,察于礼乐,详于万物”的百科全书式的人物。到了
唐代,魏征在《隋书经籍志》的总序中,对史家的“通识”
①龚自珍:《古史钩沉论二》,《龚自珍全集》,第页。
详请参阅雷家骥:《两汉至唐初的历史观念与意识》第五章。
《墨子公孟》。
第 109 页
之才更是提出了具体的要求。他说:“夫史官者,必求博闻强
识,疏通知远之士,使其居其位,百官众职,咸所贰焉。故前
言往行,无不识也;天文地理,无不察也;人事之纪,无不达
也。”
魏征“博闻强识,疏通知远”的要求,发展到刘知几那
里,就是著名的史家“三长”之说。刘氏“三长”之说虽各有
侧重,但“ 才”“、学”“、识”三者都共同牵涉到史家的知识
结构问题。稍后,到了北宋时期,曾巩又提出了“良史”的四
条标准。他说:“尝试论之,古之所谓良史者,其明必足以周
万事之理,其道必足以适天下之用,其智必足以通难知之意,
其文必足以发难显之情,然后其任可得而称也。近代之前,
对史学的从业者在知识的结构上有如此之高的要求,这在世界
的范围内恐怕都是绝无仅有的。
中国传统史家在自己的知识结构上不仅是这样说的,而且
也正是这样做的。被誉为中国史学之父的司马迁,不仅留下了
“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而且还是一位上
知天文、下通地理的学者。由他主持制定的《太初历》,革除
了汉初以来历法中“朔晦月见,弦望满亏”的弊端,从而一
直沿用到今天。《后汉书》的作者范晔,“少好学,博涉经
史,善为文章,能隶书,晓音律”。《宋书》的作者沈约,不
曾巩:《曾巩集南齐书目录序》。
《汉书律历志》。
③《宋书范晔传》。
第 110 页
仅长于史学,而且在历数之学方面也颇有造诣。编修《资治通
鉴》的司马光,更是一位“博学无所不通,音乐、律历、天
文、书数皆极其妙” 。《通志》的作者郑樵,在动物学、植物
学等方面都有精深的研究,其《通志》二十略中的《昆虫略》
和《草木略》等篇,都是中国古代动植物学研究方面的代表性
成果。
广博的知识和开阔的视野,一方面使得中国传统史家在总
结过往的历史时具有超迈时俗的识见和深邃缜密的穿透力,而
且也保证了他们在总结历史文化遗产时的全面性和丰富性。例
如,司马迁撰写的《史记》,在适应汉武帝时期“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的大一统思想的同时,又能够以广阔的胸襟和博大
的气派,广泛吸收和容纳诸子百家学说中的合理成分,并予各
家各派以恰当的评价。书中除了写有《孔子世家》、《仲尼弟
子列传》和《孟荀列传》等表彰儒学的篇章之外,还有介绍道
家、法家以及纵横家等各家各派学说的文字,从而真实地反映
了春秋战国以来“百家争鸣”的思想状况。至于其中的八书,
广涉“礼乐损益,律历改易,兵权山川鬼神,天人之际,承敝
通变”等广泛的文化史内容。特别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