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满汉服装的相互影响.docx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清代满汉服装的相互影响

清代满汉服装的相互影响钟文燕1、2,王高媛1,许凡1(1.湖南工程学院纺织服装学院,湖南湘潭411104;2.西安工程大学服装与艺术设计学院,陕西西安710048)【摘要】清初,满族贵族凭借权势,采取强制措施迫使国内汉人迅速满化,服装的强制性改变和剃发是其主要手段和标志。但是,为了维护清朝统治经济,又吸收了大量的汉族文化,在清代中晚期逐渐汉化。所以,满汉交往与融合成为清代满汉关系发展的必然趋势。满族作为清朝的统治民族,满服对我国服饰发展有着巨大的影响作用,同时,由于满、汉两族人民长期混居,使两族服饰文化逐渐走向融合。【关键词】满族;汉族;服装;发展;融合中图分类号:TS194.12文献标识码:A到清末期,清朝国力衰微,满族的社会强势话语权已不如前期强大,满汉服装开始相互交流借鉴。满族和汉族的女装在相互交流中,一些本来在满族女装中出现的特点也在汉族的女装有所表现。满族入关后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从政治文化等方面开始重新制定规矩,在服装上亦开始推行满族的装束,以此来镇压人民的反清情绪。如“剃发易装”“留发不留头”等。满族妇女因为地域、生产、生活习俗等方面的因素,在女装上较多地使用了纽扣,满人入关后汉族受其影响也开始普遍使用纽扣,使之逐渐成为制衣的必备之物。清中期,自乾隆、嘉庆以后,不少旗女也开始仿效汉服,在原来窄长的衣衫外面加上宽大袖子的马褂,或加宽衫袍的衣袖,甚至连缠足等陋习都原封不动的照搬过来,由此引起满族皇室的动怒,连续下谕禁止,并申明满洲八旗、蒙古、汉军督统、副督统随时详查。违者治罪,一并严惩,绝不宽大,以此足见其汉族服饰对满族服饰的影响。汉族女子一般着装为上衣下裙或上衣下裤两式。汉女平时穿袄裙、襦裙等。在式样上的表现为衣袖口最初很小,后来受旗装的影响逐渐变平放大,到光绪末年又变小,露出内衣;下裳为长裙,系在长衣内。清初时兴“月华裙”,光绪后期在裙上加飘带,飘带裁成剑状,尖角缀上金、银、铜铃。而满族女子穿着的是不分衣裳的长袍,两者相互影响。清初禁止满族妇女穿汉装,但后期却“大半旗装改汉装,宫袍截作短衣裳”。与汉族女子的服饰相比,满女装更具有民族特色,后人称为旗袍。清后期,旗袍逐渐吸收汉族服装特点和撷取时代特色逐渐为国人所接受,甚至成为代表中国特色的国服。起初满族女子的旗装,外轮廓呈长方形,马鞍形领掩颊护面,衣服上下不取腰身,衫不露外,偏襟右衽以盘纽为饰,假袖二至三0引言清朝是中国封建社会最后一个朝代,由满族贵族建立。是继元朝之后,第二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封建王朝,维持了268年,是统治中国时间最长的封建王朝之一。由于清军入关,也使几乎全部满族贵族或平民从关外迁入首都北京和各省重镇,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满汉两民族之间政治、经济、文化的交流,这种融合在满汉服装之中也有体现。满族和汉族起初的居住地区及生活习惯有较大差别。满族的祖先久居“白山黑水”地区,过着狩猎、采集和捕鱼的生活。满族人因此常穿以毛皮为材料的袍服。进关之前,几乎没有棉纺和丝织。满族男子服装主要为袍服外套马褂。满族女子旗袍样式起初为宽袍大袖,后来由肥变瘦,并有长、短袖之分。而汉族分布于全国各地,汉族服装纷繁复杂,变化很大。汉族服装很讲究装饰,对装饰的等级差别规定严格,从形制上看,基本上都是宽袍大袖,峨冠博带。女装主要有裙服,袍服等类型。妇女服装礼服多为深衣型,汉朝以后的服装承袭先秦定制,后来又渐渐发展出半臂、披帛、背子等服饰。其中半臂对以后满族的马甲产生了很大的影响[1]。1清代满汉女装的相互影响与融合清代的女装由于有“十从十不从”之故,存满、汉二式。清初汉族女子与满族女子的服饰有显著的区别,但收稿日期:2009-12-14基金项目:湖南省教育厅项目(09C277)。作者简介:钟文燕(1968.06-),女,硕士。2010第39卷第2期广西纺织科技63幅,马蹄袖盖手,镶滚工艺装饰,衣外加衣,增加坎肩或马褂。其造型完整严谨,呈封闭式盒状体,因此形象肃穆庄重,清高不凡,独树一帜,突破了几千年来汉族飘逸的塔形衣冠。特别是随时代发展,成为曲线突出,修长秀丽的旗袍,甚至已经形成了中华民族女子服饰的代表,显示了东方女性的温柔与内涵[2]。满族女子的旗袍由于受汉族服饰的影响在流传中多有变化。主要有着几方面。其一:起初清袍是圆领、箭袖、捻襟、宽腰简式袍服,结构简单。后借鉴汉袍腰身上小下大底摆肥大,两侧轮廓呈下宽的斜行线,袖管细窄,掩住手背;其二:清中期演变为直身式,袖管呈喇叭形,袖口宽大,里面加刺绣及彩织涤带,向外翻卷出宽宽的有精致装饰的袖边,称为大挽袖;其三:到了清晚期受西洋服装的影响袍身细瘦,下摆窄小,袖管由宽变窄,逐渐合体,袍衫外加坎肩,一般和腰际平齐,也有与衫平齐的,有时外加穿马褂,但不用马蹄袖,上衣多无领,穿时加带一条小围巾,后来领口式样就逐渐多起来;其四:到了晚清民国时旗袍在

文档评论(0)

153****959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