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工程专题制作.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市政工程专题制作

市政工程规划专题汇报 ;市政工程规划;——给水工程规划;给水工程规划;给水工程规划;3、城市给水工程规划的内容和深度 (1)确定用水量标准,预测城市总用水量; (2)平衡供需水量,选择水源,确定取水方式和位置; (3)确定给水系统的形式、水厂供水能力和厂址,选择处理工艺; (4)布置输配水干管、输水管网和供水重要设施,估算干管管径; (5)确定水源地卫生防护措施。 二、城市用水量的估算 1、城市用水分类 生活用水;生产用水;市政用水;消防用水;;2、城市用水量的预测 (1)人均综合指标法:Q=nqk N——规划期末人口数 Q——规划期内人均综合用水量指标 K——规划期用水普及率 (2)单位用地指标法:Q=Si Qi Si——规划期末分类城市建设用地规模 Qi——各类城市建设用地用水标准(单位居民用地用水量指标、公共设施用地指标、单位工业用地用水指标) (3)分类求和法 根据不同性质的城市建设用地规模进行工业用水、生活用水,公共设施用水、道路广场等其他用水的预测。;(5)规划估算法:在具有较为完善的城市总体规划和相应的生活用水量、生产用水量和市政用水量的基础资料前提下,可以用规划估算法进行总体规划用水量的计算。 步骤如下: ①生活用水量估算:按城市规划的人口数及拟定的近远期用水量指标相乘进行计算。 ②工业生产用水量的计算:根据城市性质、经济结构、产业特点及发展态势,结合现状和规划资料,综合考虑用水标准。可以用单位产品耗水量指标法进行计算(表)。 ③市政用水估算:①②之和的5%-10%。 ④公共建筑用水量: ①②之和的10%-15%。 ⑤未预见水量: ①--④之和的10%-20%。 ⑥自来水厂自用水量:①-⑤之和的5%-10%。 ⑦城市总用水量:①-⑥之和。 ;三、给水水源的选择与保护 1、水源的选择 城市给水水源分为地下水源和地表水源。 2、地下水取水构筑物的位置要求: (1)水量充沛可靠,水质符合要求; (2)取水点的布置应与给水系统的总体布局相统一; (3)取水点具有良好的水文、工程地质、卫生防护条件; (4)取水点应设在城镇和工矿企业的地下径流上游; (5)尽可能靠近主要的用水地区;3、地表取水构筑物的位置要求: (1)水量充沛可靠,水质较好,宜位于城市和工业的上游清洁河段; (2)靠近主流,水深不小于2.5-3.0m,宜设在河流的凹岸,取水点不宜放在如海的河口地段和支流与主流的汇入口处; (3)具有良好的地质、地形及施工条件; (4) 取水构筑物的位置要靠近主要用水地区,以减少投资; (5)应与河流的综合利用相适应,取水构筑物不应妨碍航运和排洪; (6)取水构筑物设计最高水位应按100年一遇频率确定。 ;3、水源保护 水源保护包括水质和水量两方面 3.1 地表水源的卫生防护 (1)取水点周围半径100m的水域内,严禁捕捞、游泳和从事可能污染水源 的任何活动,并设有明显的范围标志; (2)取水点上游1000m至下游100m的水域,不得排入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 (3)以河流为给水水源的集中式给水,应把取水点上游1000m以外的一定范围河段划为水源保护区; (4)水厂生产区的范围应明确划定,并设立明显标志,在生产区外围10m范内不得设置生活居住区和修建畜禽饲养场、渗水厕所、深水坑,不得堆放垃 圾、粪便、废渣或铺设污水渠道,应保持良好的卫生状况和绿化。;;四、给水管网规划 1、给水灌渠 给水灌渠指从水源到水厂或从水厂到给水管网的管线或渠道。 2、给水管网 给水管网的作用就是将输水管线送来的水,配送给城市用户。根据管线的作用和管径的大小,将管线分为干管、分配管(配水管)、接户管(进户管)。 干管的主要作用是输水和为沿线用户供水,管径一般为100mm以上,大城市在200mm以上; 配水管主要把干管输送来的水,配给接户管和消火栓,为满足安装消火栓所要求的管径,不至在消防时水压下降过大,通常配备最小管径,小城市采用75-100mm,中等城市100-150mm,大城市采用150-200mm。 ;3、给水管网布置原则 (1)干管位置尽可能布置在两侧用水量较大的道路上,以减少配水管数 量;平行的干管间距为500-800m; (2)管线应遍布整个给水区,以保证用户有足够的水量和水压; (3)力求以最短距离铺设管线,以降低管网造价和供水能量费用; (4)生活饮用水管严禁和非生活饮用水管连接,严禁和各单位自备生活饮 用水与供水系统直接连接; (

文档评论(0)

wyjy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