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建筑节能外保温检测
外保温系统耐候性试验方法 建环1013 黄小明 311007060209 2013年10月25日 外墙保温的优势 随着建筑节能技术的不断完善和发展,外墙外保温技术逐渐成为建筑保温节能形式的主流。从科学的合理性而言,外墙外保温形式是一种先进的、有应用前景的保温节能技术。外墙外保温是在主体墙结构外侧在粘接材料的作用下,固定一层保温材料,并在保温材料的外侧用玻璃纤维网加强并涂刷粘结胶浆。 外墙保温主要做法 随着外墙外保温形式的不断完善与发展, 目前主要流行有无机保温砂浆系统,岩棉外墙外保温薄抹灰系统、聚苯板薄抹灰外墙保温形式、聚苯板现浇混凝土外墙保温、聚苯颗粒浆料外墙保温等几种外保温操作方法。 外墙保温八大优势 1适用范围广,技术含量高。 2保护主体结构,延长建筑物寿命。 3基本消除了“热桥”的现象,较好地发挥了材料的保温节能功能。 4减少内墙面裂缝,方便在室内装修及墙面上悬挂、固定物件。 5使墙体潮湿情况得到改善,有利于室温稳定。 6提高了防水功能和气密性。 7可减少保温材料用量,增加房屋的使用面积。 8外墙外保温具有明显的经济综合优势 耐候性试验: 是指镀层或涂覆层对气候的耐受能力试验,和是评价镀层或涂层耐久性的一项重要指标。 外墙外保温系统的使用寿命与其耐候性切相关,相关标准中都要求对相应的外保温系统进行耐候性检测。 外保温系统的耐候性检测不但耗费大量经费,还要耗费大量时间,所以,耐候性检测方法本身的正确与否就显得较为重要了。 在耐候性检 测过程中,除了外保温系统本身因素外,检测方法自身有哪些因素影响比较显著呢?如何检测才能反映系统的真实情况呢? 外墙外保温耐候性检测系统JGJ144-2002 BWNH外墙外保温系统耐候性能检测试验机 对当前建筑节能用外墙外保温系统长期在人工模拟自然环境如高温、寒冷、雨水等气侯条件下的耐久性能的试验室检测而研制生产的新型智能化检测产品。 外墙外保温系统耐候性能检测试验机技术参数:1、环境温度控制范围:-25℃~75℃,测试精度:0.5级;2、试件表面温度控制范围:-20℃~70℃,测试精度:0.5级;3、空气温度控制精度:控制目标温度的±1℃4、水温度控制范围:10℃~20℃,测试精度:0.5级,控制精度:±0.5℃5、相对湿度测试精度:3级,控制精度:控制目标的±1%6、流量控制范围:100~1000L/h,测试精度:1.5级;7、供电要求:AC380V,40kW,三相五线制动力电8、混凝土墙体尺寸:3000mm×2100mm×200mm(长×高×厚) ;试件框外形尺寸:3400mm×2600mm×200mm(长×高×厚); 9、试验箱外形尺寸:3400 mm×2540 mm×1500mm (长×高×宽);占地面积:6500 mm×4200 mm×4500mm (长×高×宽) 设备工作原理: 耐侯试验机主体内胆为不锈钢板,外敷高密度聚氨酯夹芯彩板的环境试验箱,配置冷风机组、热风机组、喷淋装置以及抽湿干燥全套设施,循环模拟产生高温(环境温度可达75℃)、低温(可达25℃)、淋水、干燥的自然环境;两侧可以在导轨上前后移动的可翻转试件框结构,装载2个外保温系统试件;实现两面试件进行试验时,另外两面的试件涂装并养护;一组试件试验完毕,翻转后试验另一组。耐侯试验机计算机监控系统采用当前先进的集散式控制系统(DCS)结构,采用品牌计算机、液晶显示器作为上位机,PLC可编程控制器作为下位机,具有全自动采集各点温度、湿度信号,自动控制热-雨循环、热-冷循环以及干燥系统抽湿干燥-重生试验过程、显示记录温度、湿度曲线、打印原始记录及检测结果的多项功能。本耐侯试验机具有试件框翻转设置,一面养护的同时另一面进行试验,翻转操作简便、占地面积少、工作效率高;集散式控制系统,全自动数据采集准确、温度、湿度控制精度高;高密度聚胺酯保温材料,保温效果好,节约能源、性能稳定、使用寿命长;进口制冷压缩机组,运行噪音低等诸多优点。是建筑节能检测及科研设计单位理想的检测设备。 耐候性的一般实验过程 1)高温-淋水循环80次,每次6h。 a.升温+恒温总时间3h; b.试件表面温度升至70℃; c.控制空气温度和试件表面温度的均匀性; d.升温阶段的湿度要求:15%; e.淋水时间1h; f.淋水控制:淋水温度(15℃)、淋水量、淋水均匀度、淋水的频率; g.静置2h。 2)状态调整至少48h。 3)加热-冷冻循环20次,每次24h。 a.升温+恒温总时间8h,恒温不小于5h; b.试件表面温度升至50℃; c.控制空气温度和试件表面温度的均匀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精品解析:浙江省温州实验中学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测试数学试卷(原卷版).docx VIP
- 世界现代设计史ppt【第四章】王受之、 陈鸿俊.pptx VIP
- 有创动脉血压监测.pptx VIP
- 对称微分算子扩张问题的深度剖析与应用探索.docx VIP
- GB50193-93(2010年版)二氧化碳灭火系统设计规范.pdf VIP
- 拖拉机及农机驾驶证复习资料题库(B).docx VIP
- 中考语文二轮复习讲练测(浙江专用)专题15议论文阅读综合(讲练)(原卷版+解析).docx VIP
- 世界现代设计史ppt【第二章】王受之、 陈鸿俊.pptx VIP
- 定向行走理论试题分析及答案.doc VIP
- 失眠症诊断和治疗指南(2025版)解读.pptx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