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鱼类育种.doc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二章 鱼类育种

第二章 鱼类育种 第一节 鱼的常规育种技术 鱼类常规育种技术一般指引种驯化、选择育种和杂交育种。 一、引种驯化   (一)引种驯化的概念及意义 鱼类的引种指从外地或外国引进优良品种,使其在本地区的水域繁衍后代并达到一定的数量。 鱼类的驯化指人类按照自己的需要把野生鱼类培育成养殖品种的过程。尽管引种和驯化在驯养鱼类的手段和方法上有差异,但最终目标都在于增加养殖对象的数量和提高其质量。引种驯化既可从国内外引进已被证实有显著经济效益的养殖鱼类,使其在当地的池塘或其他水体中生长繁殖;也可以开发国内江河、湖泊中的某些野生经济鱼类,使驯养的鱼类能够适应池塘或水库等环境,成为新的养殖对象。   引种具有简单易行、速效、经济等优点,所以经常为养殖者所采用。通过引种可以尽快地解决当地对特有品种的急需,如在水草多的水库、河流引进草鱼,即防止了水草的危害又增加了渔业产量。引入品种能取代生产上原有品种,是解决生产中迫切需要获得的优良品种的重要途径,使优良品种的养殖面积得以迅速扩展,大范围地提高养殖产量。多品种混养是我国淡水养鱼的传统经验,通过引种驯化可以增加新的养殖对象,改变当地品种的种类、品质及养殖方式,合理利用水体的空间和饵料,实现高产稳产。   (二)引种驯化的基本类型   为了利用引进种类,使其对新的生存环境产生适应能力,就得对其进行驯化。鱼类人工定向驯化可分为以下方式:   1.增殖驯化 引种驯化的目的在于使被引入种在天然水域中完成全周期驯化,最终能够完全适应该水域,开展渔业利用。例如,云南滇池引入的银鱼已逐步适应新环境,能够自然繁衍并达到了一定的数量和具有一定的分布区域,成为当地重要的渔业资源和出口创汇的紧俏渔产品。   2.培育驯化 引种驯化的目的在于利用生物某一阶段的驯化潜力,驯化阶段主要是养殖、人工繁殖等。以适应苗种繁育、池塘养殖、网箱养殖和大水面放养的需要。例如,四大家鱼能在新环境中肥育、成熟,但不能自然产卵,只有在人工条件下才能繁殖。又如,非鲫在长江流域地区自然条件下,只能肥育,繁殖,而不能完成其生命周期。   3.瞄准驸化 引种驯化的目的在于某种特殊的需要,如抑制低质种类、消灭敌害生物或病原体,利用特殊饵料资源或充实空闲水体空间等。例如,南方大口鲇等凶猛肉食性鱼类以适当的数量和大小引入水库可以捕食低质野杂鱼,从而提高经济鱼类的产量。又如,主养鲢、鳙鱼的池塘引入非鲫,可以充分利用水体空间和不同的饵料,提高水体生产力。   (三)引种驯化的一般规律   各种鱼类具有各自的生物学特性,对环境条件亦有其一定的要求,因此引种时必须考虑原产地与引种地区自然条件差异程度,引种对象本身对于外界条件反应的敏感性以及与本地自然资源的相互作用关系。在选择引种对象时应从地理及生态学标准、生物学标准、经济学标准等方面预测引种驯化成功的可能性。   1.地理及生态学标准 分析引种水域与原产地所处的气候带是否相同,尤其是对气温、季节(指日照长短)和水质状况进行比较,一般引种地区与原产地自然条件近似,能够满足引进种在其生命临界期(繁殖、越冬、渡夏、幼体发育等)的要求,则引种驯化容易成功。   2.生物学标准 了解被引入种类对环境因子的适应能力,性成熟周期及繁殖特点,食性及引种水域是否富有其饵料资源。除特殊情况外,应避免引入种与现有种及引入种间的生存竞争。例如,新缰博斯腾湖总水面150万亩(10万公顷),原产扁吻鱼、塔里木裂腹鱼,先后引进草、鲢、鳙、鲤、鲫、鲂等10多种鱼类,当盲目引进五道黑(赤鲈,一种凶猛鱼类)后排斥了湖中其他经济鱼类,造成严重减产。除此之外,还需对引种鱼类进行检疫,以免引入种潜伏病原体,导致新疾病的发生和流行。   3.经济学标准 预测引种的经济学效益,即引种及饲养管理费用,饵料系数及价格比,引入种的性成熟周期长短及繁殖力强弱,从而确定引种对象的渔业价值。   (四)引种驯化在生产中的应用   建国40多年来,从国内外引种驯化的鱼类已有50多种,有的种类在生产上推广后收到了很好的养殖效果。   1.国内引种驯化的养殖鱼类 我国淡水鱼类资源十分丰富,其中经济价值比较大的有40-50种,从中驯养新的养殖对象,投资少,推广快,效益大。我国对鲂鱼类、鲴鱼类、某些名特鱼类进行了人工驯化取得显著成效。   1)团头鲂和三角鲂 团头鲂和三角鲂是长江中下游湖泊常见的草食性鱼类,60年代初进行了团头鲂在池塘环境下的人工驯养,现已成为全国性的养殖鱼类。70年代初进行了对三角鲂的池塘驯养,现已成为湖南的一种养殖鱼类。团头鲂和三角鲂肉味鲜美,抗病力强,虽然生长速度不及草鱼,但群体产量要比草鱼稳定可靠。现在有的地区已由搭养逐步变为主养,产量可达500公斤/亩以上。团头鲂由野生变为家养是我国鱼类引种驯化和扩大养殖种类成功的典范。   2)鲴鱼类

文档评论(0)

153****959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