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的渊源.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理学的渊源

理学的渊源 本文由好兵别克贡献 doc文档可能在WAP端浏览体验不佳。建议您优先选择TXT,或下载源文件到本机查看。 理学的渊源这个题目很大,可以写成一本书。学养时间均有限,自是不敢动此妄念的。宋明 理学这个词,一提起就令人肃然起敬,那里面的学问,非读几年专业书籍,实在是难以开口 的。 但是中学课本不管不顾地将宋明理学纳入必修内容, 作为历史教师的我们被逼无奈只好 赶鸭子上架了,因此本文所谈的理学渊源只能是一点己见,恳请专家学者教正。 自汉之后,魏晋南北朝相续。国家一统局面仅在西晋时期昙花一现,三国鼎立在先,东晋十 六国、南朝北朝对峙在后,北方战乱造成原来的北人南迁,中原文化也随之南移与当地文化 相融合,南下的少数民族走马灯似的建立一个又一个的政权,兴灭无常,动荡的社会使原来 的文化发生了变异, 魏晋南北朝时期恰如春秋战国时期一样是中国学术思想文化的又一次凤 凰涅磐。 汉代的儒学至此发展为魏晋玄学, 道教兴起, 两汉之交传入中国的佛教急剧本土化, 道佛两派大有取代儒家之势。 只不过由于儒家很早被确立为官方的哲学, 其对中国人的影响 早已根深蒂固, 所以道佛思想的发展与儒家多有冲突, 但也不无互相借鉴、 吸纳, 终唐之世, 全为中国人所接受,并没有什么一派独尊的局面。 大宋立国,偃武修文,与“士大夫共天下” ,着实让文人们兴奋了许多,后世文人很多人对 宋朝的这种政策羡慕不已。 这倒不是宋朝皇帝要尊重知识尊重人才, 也不是对和平怎样的热 爱。深谙“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宋朝皇帝怕的是卧榻之侧,有他人酣睡,搅自己的清梦。 对周边的人极度不信任是皇权专制的一种普遍心理, “彼可取而代之”的革命也不是宋朝皇 帝一人的独特想法,这样的制度这样的心理当属十分正常。于是当政者希望统一,从政治到 思想都要牢牢控制,这样的统治才能长久的稳定。只是在“兵也收了,钱也收了”之后,天 下无人可敌的独孤求败没有兴奋多久,宋朝皇帝愕然发现,边境之上,狼烟四起。内忧暂时 缓和, 外患却如影随行, 挥之不去。 树欲静而风不止, 历史并不仅仅以一个人的意志为转移, 即使他是统治者。内部的地方纷争对中央的威胁虽消失,但是两宋时期,先有契丹、党项骚 扰于前,后有女真、蒙古虎视于后,整个宋朝真正安稳的日子没有多少年呢。 从思想的演变来看,汉之后至隋唐,中国新的思想叠兴,与原来的官方主流意识形态或冲突 或交融,多元发展。到中唐的韩愈,鉴于儒家思想的衰落,韩愈要振衰救弊,重续儒家的辉 煌, 《原道》提出道统观念,算是一种努力,只是韩愈那个时代,儒学的新思想体系尚刚刚 出现萌芽, 虽经其门生李翱有所发展, 但是这个任务到了宋朝, 在二程朱熹手中才得以完成。 众所周知,理学的集大成者是二程和朱陆,尤以朱熹成就最巨。只是何以他们产生这种理学 思想,问题太大,三言两语难以说清。教材一句儒家思想吸收了佛道思想算是交待。不足的 是这样的交待仅仅是一个结论, 未免令人如坠云雾, 不明就里, 宋明理学何以与佛道有关联, 怎样关联,这样的问题不清楚,理学的渊源就是一笔糊涂帐,而那个“儒家思想吸收佛道思 想”就仅仅是一句空话。 不用仔细推究,就依中学生必知应会的水平,我们都知道,理学的核心是一个“理”字。世 间万物,终究脱不出一个理字。儒家创始人孔子的思想核心则是“仁”和“礼” ,这样的变 化实际上是将“仁” “礼”这些社会伦理的思想纳入到一个无所不包的哲学体系之中,将世 间万物抽象出一个“理”字实际上是对世界万物的一种哲学概括,这是孔子所不擅长的,孔 子重视社会人生,对哲学的抽象并没有多少兴趣,而这恰恰是道家的创始人老子的长项,道 生万物,道法自然。我们去看宋朝理学,有不少原来道家的东西,大家都知道朱熹作《四书 集解》 ,实际上朱熹还以邹忻这个名字注了《参同契》 ,这本书可是道家的经典,宋明理学的 宇宙观不少就来自这里。还有宋代那个作《爱莲说》的大儒周敦颐曾经作过《太极图说》 , 这些多少可以看出理学与道家的某种关联。 至于理学同佛教的联系,也很明显。佛教传入中国后,在本土化的过程中,产生了一个影响 十分深远的流派—禅宗, 禅宗五祖弘忍要选衣钵传人的时候, 要求必须写一偈来表明自己对 佛教的理解,大家瞩目的高僧神秀马上在墙壁上写下了“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 拂拭,莫使有尘埃”的偈诗。正在众人为之叫好的时候,一个在寺庙内修行的卢姓砍柴人听 到后却不以为然,不识字的他也念了一首让人代写在墙壁上,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 佛性常清净,何处惹尘埃。 ”最后的结果是这个目不识丁的砍柴人得到了五祖的衣钵,他就 是对禅宗产生重大影响的六祖—惠能。后来禅宗讲求顿悟,主张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影响十 分深远。从这个禅宗史的著名传说

文档评论(0)

jgx353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6111134150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