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赵县概要 历史
赵县概要 历史
赵县概要
赵县位于河北省中南部。总面积714平方千米(简册)/675平方千米。总人口55万人(2003年)。
县人民政府驻赵州镇府前街1号。邮编:051530。代码:130133。区号:0311。拼音:Zhao Xian。
赵县,古称赵州,位居省会石家庄市东南40公里处,总面积675平方公里,总人口55万,辖11个乡镇、281个行政村。
县府驻赵州镇。汉为平棘县,晋为赵国,北魏置赵郡,曾为赵州治,隋改为赵州。1913年改为赵县。县境位于河北平原,光热充足,地下水丰富,利于井灌,又有石津渠灌溉之利,农业发达。东部为沙质褐土,适于雪花梨生长。特产雪花梨俗称象牙梨,个大,皮薄、汁多、含糖分高,成熟后洁白如雪,故名,是河北省大宗出口的优质水果之一。横跨洨河上的安济桥,又称“赵州大石桥”,建于隋开皇年间,桥长64.4米,宽9.6米,跨度37.37米,是世界上建造最早、跨度最大的单孔弧形敞肩拱石桥;拱顶高出拱脚7.23米,高度与跨度比为1:5。设计精巧,造型美观。两侧玉石栏杆由狮子柱头和雕有各种龙兽状的栏板组成,千姿百态,栩栩如生,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此外有中国现存最大的陀罗尼经幢(建于北宋)和金明昌年间(1190~1196)建的永通桥(又名小石桥),均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赵县是国务院批准的第一批全方位对外开放县,也是河北省第一个全方位对外开放县,是国家命名的“全国重点商品粮生产基地县”、“全国优质小麦生产基地县”、“中国雪花梨之乡”,是全省唯一的“芦笋生产基地县”。
赵县境内平川沃野,属暖温带亚湿润气候,雨量充沛,灌溉便利,耕地面积78万亩,盛产小麦、玉米、梨果、芦笋、食用菌等。年粮食总产4.3亿公斤以上。梨果是赵县的传统优势产业,种植面积25万亩,年产量3.8亿公斤,所产“赵州”牌雪花梨以其独特的品质享誉国内外,被誉为“天下第一梨”,荣获“中华名果”称号。
赵县是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名胜古迹众多,拥有省保以上文物11处,其中,赵州桥是现存最早、保存最完整的单孔敞肩石拱桥,被誉为“世界桥梁鼻祖”和“天下第一桥”,被美国土木工程师学会选定为第十二处“国际土木工程历史古迹”;永通桥与赵州桥并称“姊妹桥”,有异曲同工之妙;陀罗尼经幢被誉为“华夏第一塔”
赵县历史
赵县,历史悠久,见于史书记载,有2500多年的历史。
商朝,为方国一圉之地。
春秋初属鲜虞国,后归晋国,称棘蒲(今赵县城)。
战国初属中山国,后归赵国。
秦统一中国,实行郡县制,有宋子,归巨鹿郡辖;棘蒲属恒山郡辖。
西汉高祖六年(公元前201年)封棘蒲侯国,高祖七年(公元前200年),改称平棘侯国。文帝六年(公元前174年)省平棘侯国,置平棘县,属常山郡,治所今赵县城南1.5公里固城村。高祖八年(公元前199年)于今赵县城东北12.5公里置宋子侯国,景帝中元二年(公元前148年),废侯国改县,属巨鹿郡辖。武帝元朔二年(公元前127年),在今赵县西南西封斯一带置封斯侯国,西汉末年撤除。元帝时,在今赵县东20公里处设敬武县,属巨鹿郡。
新莽时,改宋子县为宜子县,属巨鹿郡,后废。东汉初撤销敬武县。建武十七年(公元41年)常山郡并入中山国,二十年(公元44年)析中山国,置常山郡,常山时国,时郡,均辖平棘县。
三国初,平棘县属魏国辖地。太和六年(232年)封赵国,辖平棘。
西晋时,平棘治所移到棘蒲,属赵国。曾一度又设宋子县。
东晋十六国时,战乱四起,群雄争霸,疆域分割,赵郡数易其主:永嘉二年(308年),刘渊迁都干阳(今山西临汾县西南),国号汉,赵郡归刘氏,治所平棘;石勒据襄国(今邢台),称后赵,九年(公元327年)置赵郡,治所房子(今高邑县西南),辖平棘;慕容隽建前燕,赵郡又属慕容氏;苻坚灭燕建前秦,建元十八年(公元382年)赵郡为符氏所有;慕容垂建后燕,建兴十年(公元395年)赵郡复归慕容氏;慕容垂之子慕容宝立,拓跋硅夺并州(今太原),围中山,取常山诸郡,赵郡治所由房子移平棘,遂归北魏。
南北朝北魏时,孝昌二年(公元526年)设殷州,治所广阿(今隆尧城东),赵郡归殷州所辖,下领五县:平棘、房子、元氏、高邑、栾城。永安二年(529年)复置宋子县,归巨鹿郡。永熙三年(公元534年)北魏分为东魏、西魏,赵郡属东魏,仍归殷州辖。
北齐天保二年(公元551年),因避太子殷之名讳,改殷州为赵州,赵州名始于此,州治初在广阿,后移平棘。天保七年(公元556年)废宋子县。赵州领四县:平棘、高邑、瘿遥(今宁晋县)、广阿(今隆尧)。
隋开皇元年(公元581年)改赵州为赵郡,复置宋子县。开皇三年(公元583年)罢赵郡为赵州,平棘县改隶赵州。开皇十六年(公元596年)在平棘县置栾州,辖平棘、宋子二县。大业二年(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