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涪陵现象.docx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试论涪陵现象

第17卷第1期涪陵师专学报2001年1月V01.17No.1JoumalofFulingTeachersCollegeJan.200l口西部开发与区域经济试论“涪陵现象马传松1,朱挢2(1.涪陵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重庆市408003)(2.涪陵教育学院,重庆市408000)【摘要]涪陵国有工业经济持续、健康、·陕速地发展,引起国内理论界和新闻媒体的关注,新华社将其称为“涪陵现象”。作为一种区域性社会经济现象,其成因必然是复杂的,但涪陵两次抓住历史性机遇,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内引外联,着力实施国有重点企业发展战略,则是形成“涪陵现象”的基本因素。研究“涪陵现象”,不仅对类似地区如何在西部大开发中不断提高区域经济整体水平具有借鉴作用,而且对进一步推进国企改革,也能够提供许多有益的启示。[关键词】涪陵现象;国有企业;发展战略[中图分类号]F4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9594(2001)01—0005—07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目标模式的确立及各项重大改革措施的出台,一方面使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公认的巨大成就,另一方面新旧制度转轨过程中的各种潜在矛盾逐渐凸现出来,社会改革尤其是国有企业改革出现举步维艰的局面。涪陵不仅和全国一样面临社会经济改革的深层次问题,而且由于地理和历史的原因,经济基础十分脆弱。然而,涪陵人并没有因此而自暴自弃、丧失信心,而是牢牢抓住了“南巡讲话”以后思想大解放和三峡工程上马的两次历史性机遇,使涪陵国有工业经济出现了快速、健康、持续地发展,社会事业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全面进步。其改革成就引起了国内理论界和新闻媒体的关注,新华社将其称之为“涪陵现象”。如果说“温州模式”是依靠农民发展城镇经济的典型,“苏南模式”代表集体经济在特定时期的发展方向,那么,“涪陵现象”则是欠发达地区国企改革的一个成功代表。因此,分析、研究“涪陵现象”,对于深化我国国企改革就具有不可否认的借鉴作用。一“涪陵现象”及其基本特征我们认为,所谓“涪陵现象”就是指涪陵作为一个区域,在相关领域特别是在经济领域取得了其他相同或相似区域所不具有的或不完全具有的成就,并具有积极借鉴作用的一种综合性的社会现象。“涪陵现象”与其他被称之为“现象”的现象一样,其形成和被人们所认识也经历了一个复杂的过程,有自身明显的发展阶段和轨迹。可以将其发展归纳为这样几个阶段:第一阶段(1992年初至1993年底),以学习“南巡讲话”为标志的解放思想、观念更新、舆论准备阶段;第二阶段(1994年初至1995年底),以实施“过亿超千”工程为标志的经济奠基阶段,涪陵社会经济发展开始在原四川省展露头角;第三阶段(1996年初至目前),以再次学习“南巡讲话”、实施“5135”工程为标志的经济起飞和社会全面进步阶段,涪陵社会经济的发展引起理论界和新闻媒体的关注,“涪陵现象”开始见诸报刊。纵观“涪陵现象”的形成过程,并将其置于重庆市乃至更大范围内的横向比较中,我们发现“涪陵现象”至少具有以下几个的特征:第一,国有工业经济快速、持续的增长是“涪陵现象”最重要的特征。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牧稿日期]2000—10—28【作者简介】马传松(1963一)男,四川省盐亭县人,涪陵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科研处副处长,副教授。万方数据·6·涪陵师专学报第17卷实质是一种利益调整,这种利益调整与八十年代的改革相比更带根本性,因而,必然面临来自各方面的阻力和压力。从宏观领域看,旧体制会继续起作用,新体制的优越性不但不会立即发挥出来,反而因为其不健全而凸现其弊端;从微观领域看,产权模糊、政企不分等制度性因素,加上长期计划经济条件下国有企业“积累”的历史包袱,特别是在国有企业管理者和职工头脑中根深蒂固的传统观念和习惯,都将使国有企业在短期内难以真正成为市场主体。所以,国有企业普遍陷入困境似乎就是一种逻辑必然。九十年代初的涪陵国有工业企业,不仅存在上述严重的外部环境问题,而且由于受三峡工程迟迟不能上马及其他特殊因素的影响,国家对涪陵的投入甚少,致使涪陵国有工业企业规模极小;所有制结构单一;企业技术装备落后,产品老化,缺乏市场竞争能力。涪陵发展国有工业经济的条件不仅比全国和原四川省的许多地区都差,就是与其周边的其他较落后地区相比也更为恶劣。正是在这种双重困境中,涪陵人经过五、六年的努力,培育出了一批机制灵活、成长良好、个性各异、特色突出的优势企业群体,成为西南地区特别是三峡库区搞活国有企业的一个“闪光点”。其中,1994年初开始重点扶持的11户到1997年发展为13户的国有工业企业(1998年为14户),更是生机勃勃,其主要经济技术指标均获高速增长。1999年与1993年比,重点工业企业产值由4.12亿元增至35.6亿元,增长8.7倍多;利税总额从2.03亿元增至12.5亿元,增长约6.1倍。从规模以上

文档评论(0)

153****959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