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探讨肱骨近端板联合腓骨植骨行踝关节融合术治疗创伤性踝关节炎伴踝关节畸形的疗效.docVIP

探讨肱骨近端板联合腓骨植骨行踝关节融合术治疗创伤性踝关节炎伴踝关节畸形的疗效.doc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探讨肱骨近端板联合腓骨植骨行踝关节融合术治疗创伤性踝关节炎伴踝关节畸形的疗效

精品论文 参考文献 探讨肱骨近端板联合腓骨植骨行踝关节融合术治疗创伤性踝关节炎伴踝关节畸形的疗效 黑龙江省医院 150036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肱骨近端板联合腓骨植骨行踝关节融合术治疗创伤性踝关节炎伴踝关节畸形的疗效。方法:对10例创伤性踝关节炎伴踝关节畸形的患者采用肱骨近端板联合腓骨植骨行踝关节融合术治疗。结果:10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12个月,平均(9.8plusmn;1.7)个月。术后1个月患者足踝部畸形有所纠正,疼痛得以缓解或消失,植骨均融合。按AOFAS足踝功能评价系统评分,术前平均(40.3plusmn;1.5)分,术后平均(73.6plusmn;2.1)分。结论:运用肱骨近端板联合腓骨植骨行踝关节融合术,能有效治疗患者病痛。 关键词:踝关节融合术;踝关节炎;肱骨近端板;植骨;踝关节畸形 踝关节融合术是一种治疗踝关节骨性强硬的手术[1]。当踝关节强直时,无疼痛及明显畸形,仍可步行和完成各种劳动,融合后丧失的功能可由跗中关节部分代偿,故术后效果多较满意,容易被患者接受。踝关节融合术是终止病变、解除疼痛、纠正畸形并提供关节稳定的有效手段。但传统的踝关节融合术创伤大,感染率较高,且并发症较多,如骨不愈合或延迟愈合等。采用肱骨近端板联合腓骨植骨行踝关节融合术治疗创伤性踝关节炎伴踝关节畸形10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选取2013年5月至2014年6月在本院行肱骨近端板联合腓骨植骨行踝关节融合术治疗的创伤性踝关节炎伴踝关节畸形10例,男6例,女4例;年龄26~70岁,平均(43.5plusmn;2.4)岁;有严重关节功能障碍或顽固性疼痛的踝关节炎5例,距骨坏死1例,马蹄足畸形2例,神经损伤所致肌肉瘫痪的踝关节不稳2例。10例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踝关节疼痛或畸形,外侧皮肤软组织条件均良好,无感染。 2 方 法 2.1 手术方法 麻醉成功后,患者取侧卧位(患足在上),大腿根部上气囊止血带,常规消毒、铺巾,驱血上止血带。沿腓骨下段外缘向下作弧形切口,长约12 cm;逐层切开皮肤、皮下及筋膜,保护腓长短肌腱及腓肠神经,切开外踝关节囊,显露外踝并在外踝上约4 cm处切断腓骨;后翻距骨显露胫距关节,见关节软骨面磨损明显;彻底清除胫距、内踝的关节软骨面致渗血,并使胫距和内踝关节充分吻合,在各个关节面用2.0克氏针钻孔致关节面渗血以有利于术后关节面骨的愈合;将患足维持背伸90deg;功能位,用2根 2.0克氏针从跟骨打入胫距关节以固定牢固;修补胫骨及距骨的外侧皮质使二者在一平面,沿截下的腓骨中部纵行劈开,将内侧较平整的一半贴附在胫距关节的外侧,使之相融合,在腓骨的外侧加肱骨近端锁定板并拧入长短、数量均合适的螺钉,使胫距关节固定牢固;把另一半腓骨的松质骨填塞关节面内,若不够,在胫骨上端约1.5 cm处取少量的松质骨或再取腓骨植骨;活动踝关节,见踝关节稳定性好剪断突出的克氏针(皮外保留1 cm左右的长度),1.5个月后拔出克氏针,功能位石膏外固定患肢1个月。 2.2 术中注意事项 固定胫距关节时始终保持背伸90deg;,若误差较大,日常行走时会出现足部疼痛;打磨关节面时注意厚度,以利于植骨,减小双下肢长度的误差;植骨不够时也可取髂骨进行植骨,松质骨利于术后关节面间的融合;术后观察踝关节融合的程度,必要时可延迟拔出克氏针。 2.3 疗效评定标准 依照美国足踝矫形外科学会标准(AOFAS)进行评估[2]。观察患者术后临床疗效及术后各个阶段的影像学资料。定期拍摄X线片以了解踝关节融合的情况,并记录融合时间。 3 结 果 10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12个月,平均(9.8plusmn;1.7)个月。AOFAS评分术前平均(40.3plusmn;1.5)分,术后平均(73.6plusmn;2.1)分。术后2周手术切口均愈合良好,无感染,无渗出,予以拆线。术后1个月去除石膏,患者疼痛基本消失,指导患者进行康复功能锻炼。影像学资料显示, 10例患者术后3~6个月植骨均融合。 4 讨 论 4.1 外固定架 外固定支架是最早用于踝关节融合的技术。20世纪50年代,苏联不断发展的Ilizarov技术在80年代传入了美国,使得Ilizarov支架用途更加广泛,其中包括应用于踝关节融合[3]。此后至今,Hoffman外固定架、Hybrid外固定架和Talar外固定架都被用于踝关节融合。Ilizarov技术的优点在于,在生物力学方面具有抗弯曲和扭转能力,术后可早期功能锻炼,减少并发症,适用于存在感染、骨缺损或骨短缩的病例;缺点是适应症较少,不能广泛应用于临床。 4.2 螺钉固

文档评论(0)

xyz11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