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说中的清明不单调.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传说中的清明不单调

传说中的清明不单调 传说中的清明不单调   过去的清明是一个复杂而年轻的节日,是农业节气、祭祀死者的寒食节和古代青年搞对象的上巳节的奇妙组合   古代的清明有三种功能:祭扫逝者坟墓、野外踏青游玩和男女青年相亲。遗憾的是,今天的多数年轻人却不知道清明节的由来和其文化内涵。   一般人谈起清明,总会想起晋文公烧死介子推的故事。其实在春秋年间根本没有清明这个概念。在唐朝之前,扫墓的节日都是寒食,而不是清明。   长期被认为是“清明节男主角”的介子推是古代的楷模,介子推侍奉晋文公重耳,在他没有当国君的时候跟他去各国流浪,路上没粮,重耳饿得快死了,介子推把大腿肉剜下来给主公做汤喝。   等到重耳当上了国君,想要报答介子推的时候,介子推却带着自己的母亲逃到了山里。   晋文公打算三面放火烧山,提这个建议的人认为介子推是孝子,会带着母亲逃出来。不幸的是介子推和母亲一起抱着大树惨死。   晋文公从此再不吃烤肉,也要求在放火烧山的三月(农历)里,全国都要吃生冷的食物,不许起火,以便祭奠这位了不起的介子推。   晋文公还用介子推抱着死的大树做了一副木头拖鞋趿拉板,每天走路脱鞋都想起这位好朋友,后来人们就用“足下” 来尊称朋友。   这件事情的中心思想如下:1.伴君如伴虎,老板说要提你,不答应是危险的。2.大腿少一块肌肉的人,火灾逃生会很难。但是古人不这么想,他们认为介子推是一位了不起的臣子。   作为寒食节的清明   寒食节从山西河北扩散到全国的大部分地区,逐渐成为一个不仅仅纪念介子推,而且纪念家族中的逝者的节日。寒食节一般被认为是冬至之后一百零五天,有的地方,比如山西的一些乡村,汉朝的时候就过长达一个月、甚至一百天的寒食节。   这事让东汉丞相曹操感到非常恼火,山西的北部本来就是个战略要地,有着汉民族最优秀的养马场和骑兵(吕布、张辽这样的猛将都是山西人)。此地紧接着匈奴等游牧民族,当地人却有个如此大的斋月,连吃一个月生冷东西之后,慢性胃病不说,战斗力也处在一年中的最低点。   曹操于是下令“闻太原、上党、雁门冬至后百五日皆绝火寒食,云为子推”,“令到人不得寒食。犯者,家长半岁刑,主吏百日刑,令长夺一月俸。”敢吃凉东西要被判有期徒刑,这事在中国历史上还是头一遭。   唐朝之后,清明和寒食两个节日逐渐合并在了一起,清明接受了寒食节的一些风俗。在今天的清明,一些地区仍然有 “不动火”的习俗。   山西民间禁火寒食的习俗多为一天,少数地方仍然习惯禁火三天。晋南地区民间习惯吃凉粉、凉面、凉糕等等。晋北地区习惯以炒奇(即将糕面或白面蒸熟后切成骰子般大小的方块,晒干后用土炒黄)作为寒食日的食品。一些山区这一天全家吃炒面(即将五谷杂粮炒熟,拌以各类干果,磨面)。   为了使寒食不至于伤身,一些运动被引入寒食节,比如蹴鞠和拔河。   作为上巳节的清明   西方中世纪的传统是七天休息一天,人们星期天就不工作,除非生活特别困苦的,可以向神父请求:“星期天我加个班行吗?”神父答应了,上帝才不怪。   中国的假日不固定,民间一般是休息初一、十五,一个月的两天。还有一些节日也可以休息。中国的大部分奇数月份都有节日:正月初一的春节、三月初三的上巳节、五月初五的端午节、七月初七的乞巧节、九月初九的重阳节,只有十一月十一没有节(公历的11月11日如今成了“排队日”和“光棍节”)。   三月初三上巳节,是清明风俗的又一个来源,民间传说这是王母娘娘的生日。上巳节可以追溯到纪念伏羲,是一个对生殖力量表示崇拜的节日。也是青年男女谈情说爱的节日,一直到汉朝,还有一些地区的三月初三允许青年男女野合。但在儒家思想逐渐掌权之后,三月初三变得更含蓄内敛,生殖力量改用斗鸡蛋(染红了皮的熟鸡蛋对撞,撞坏了吃下去)等仪式来表现。   上巳、寒食两节期间,姑娘们最喜欢从事的运动是秋千,因为秋千荡高了,可以看见墙外的事物,这对于“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姑娘们来说非常有吸引力。苏轼有一阕《蝶恋花》,专讲春天的浪漫秋千:“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在山东的一些地方三月初三还有拴娃娃的风俗,把寺庙里的泥娃娃拴(当然要给和尚或者老道钱)一个回家,不孕不育的夫妻就容易得子,这是当时的一种风俗。   更为普遍的上巳风俗是春游踏青,这种风俗后来被清明节所吸纳,在北宋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中,清明的东京城非常热闹。   从节气到节日的清明节   清明这个称呼最早是指导农业的二十四节气之一,时在春分后十五天。在秦汉年间,二十四节气基本确定下来,清明是其中一个。按农时历法类书籍《岁时百问》的说法:“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   对于一个普通中国农民来说:清明是表征物候的节气,含有天

文档评论(0)

jgx353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6111134150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